详情
作文弄堂里巷唱童谣(鲁虓瑶)
发布时间:2020-10-09发布人:沈怡晴

 

弄堂里厢唱童谣

 

我今年11岁,出生在上海,也在上海生活了十一年。

我印象中的上海,是一座国际化大都市。南京路上人潮汹涌,外滩夜景璀璨耀眼,跨江大桥气势恢宏,广场商区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街道上随处可见黄头发、黑皮肤的外国人。公众场合用普通话交流,上海话使用的机会不多。而我的上海话也说得“洋泾浜”。

外婆对我说:“上海小囡,一定要学讲上海话,就从有趣又易学的上海童谣学起。曾经在弄堂里厢唱的童谣,现在的孩子都不会唱了。”于是我就跟着外婆和妈妈学起了流传了几代人的沪语童谣。

我从“笃笃笃,卖糖粥,三斤胡桃四斤壳,吃侬个肉,还侬个壳”的游戏谣,学到了“落雨喽,打烊喽,小八腊子开会喽,大头娃娃跳舞喽”的逗趣谣,又从接口令的“侬姓啥,吾姓黄。啥个黄,草头黄……”学到了绕口令的“墙上挂面鼓,鼓上画老虎……”因为上海话里平舌音和翘舌音不分,我学的时候还闹出了不少洋相。可是每当我唱起这些童谣时,我的眼前总会浮现这样的画面:在石库门房子的老式弄堂里,一群孩子欢快地边唱着童谣,边玩着游戏,红扑扑的小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城市的记忆不应该仅仅是现代、时尚,还应该有市井气息。小伙伴们,让我继续唱响朗朗上口的弄堂童谣,不要让它们被时光掩埋!

 

 

上海市静安区闸北实验小学

五(1)班  鲁虓瑶

指导老师: 沈怡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