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区闸北实验小学(龙盛校区)四(3)班 金思妤 指导教师:李洁
今年暑假,我来到了位于上海虹口区的犹太难民纪念馆。
你们肯定会问,上海虹口区怎么会有一个犹太难民纪念馆呢?这是因为二战时期的1933—1941年,犹太难民为了逃避德意志第三帝国的屠杀和迫害,从欧洲来到上海,上海作为中国境内唯一一个能够在二战时期接纳犹太难民的地方,为他们撑起了一艘“诺亚方舟”。这个纪念馆作为中国境内唯一一个能够反映犹太难民的历史遗址,讲述了二战时期犹太人如何逃离德意志第三帝国的屠杀,如何来到上海,中国人民如何和他们友善相处的感人故事。
纪念馆是一座两层楼的房子,红砖斜肩顶,白色的窗帘上有蓝色的拱纹,照着窗顶,然后又向两头延开去,点缀成红墙上的条条蓝纹。石拱的门廊,是类似巴洛克的风格。
走进展馆,右手边是一面红色的墙,上面写着“共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拾级而上,仿佛进入了时空隧道,头顶上写着历史事件和时间的屏幕依次扑面而来。隧道的尽头,一个小小的影院正在放映犹太民族的历史。往里走,先看到的是犹太难民身着的服装,然后看到的是他们的生活场所,他们住在哪里、吃什么、用什么。再看到的,是他们如何教育孩子,以及他们的教室和书本。最后看到的是一个书柜,据说这个书柜里的书是犹太难民临走时留下的,上海的一家三代为了一个承诺,守护了图书70年。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犹太难民逃到上海之后的生活场所。有的一个房间只放得下一张单人床,还得五六个人一起挤在床上。冒着黑烟的煤球炉只能放在床头,臭气熏天的痰盂罐只能放在床尾,还要供全家人使用一天一夜。还有的房间,小的连一张床都放不下,一家四口只能席地而卧,但聪明的犹太人把脚放在屋子中心,每个人的头对着一个角,一人一个方向,解决了这个睡觉的难题。要知道,当时3万犹太人和10万中国人挤在上海虹口这个不到一平方公里的地方,但是他们大多都存活了下来。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600万犹太人在欧洲惨遭杀害,这就是历史上的“上海奇迹”!
这就是我今天要讲的红色故事——海纳百川,博大胸怀,上海品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