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静安区闸北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围绕着“为了更高水平的均衡、优质和现代”探索学校发展之路。这一年实小行进的发展路径呈现出更人文更学术的特质,同时伴随这集团化办学效益的日益彰显。下面,我围绕职学廉近一年的任职情况,做以下如实汇报:
一、责任与使命
作为一所以“实验”命名的学校,就意味着与国家市区教育改革相伴相生。2017年度,静安区闸北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继续当下教育综合改革的的背景,探索集团化办学这一具有未来教育特征的教育综改项目,“持续推进集团化办学向更高水平的均衡化发展”是实小的责任与使命。
1、参与政策制定 确保政策的持续支持
我校作为上海市首批学区化集团化办学试点单位、静安区最早推行集团化办学的实验学校,本年度我先后多次参加了由教育局牵头,计财科、人事科、小幼教科和中教科共同出席的联席会议,共同参与政策的制定修缮和意见听取,教育局先后出台了《静安区深化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工作补充说明》、《中共静安区教育工作委员会、静安区教育局关于推进静安区集团化办学改革的若干意见》以及《静安区集团化办学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等,在执行校长实行职级制薪酬待遇、“信息化带动一体化”数字校园管理、教师编制数测算、后勤物业化和社会化等领域得到了相关倾斜政策的落实和持续支持。
2、深化均衡概念 完善内部的机制管理
实小集团化办学已步入第四个年头,作为集团总校长,集团下设的三个校区也从集团初建时期的共治逐步向自治这个愿景迈进,可喜地看到了三位执行校长始终以集团为核心,重大局而后布小局,在集团规划与校区运转中处理好了公转和自转的关系,因此各校区在和而不同的集团文化影响下,实现了运转的相对独立性,初显各美其美的良好发展态势。其次,本年度我和班子成员进一步探索了师资流动形式,在原有四类师资流动的基础上,推出了基于学校刚性需求下的“常态化”流动,特别感谢名师莫红娣老师、中层干部徐杨等老师在健全师资柔性流动共育机制上表现出的气度和所做出的贡献;再次,为了更高管理水平的均衡,集团班子和校区班子也进行较大的调整和补充,扩充了集团人力资源部和校区课程研发部的规模,凌佳平、赵怡韵、刘萍英等优秀的教师作为行政后备力量加入到了集团管理层,为集团教师提供专业服务。
3、擦亮集团品牌 提升集团的品牌效益
本年度对外,学校先后接受了新华网和上视频道的系列采访,我本人接受了“上海市中小学校长全媒体大型访谈”带你走进闸北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全方位诠释实小教育集团办学的儿童视角和儿童主张;受邀上海市教科院,就“学区化集团化背景下的管理与治理”做主题发言进行分享与交流;更多的是全国各地兄弟学校和区域机关部门参访我校,在互动学习中增长集团化办学的智慧。本年度对内,进一步推进空间建设实施了各校区的部分空间改造,加强了文化宣传,遴选出了集团吉祥物,从儿童的视角与立场更好地传递集团学生的精神风貌。
二、跬步与千里
一所优质的、人心所向的小学校必须要有明确的办学目标、必须要有建设项目、必须拥有优质的师资团队、必须拥有丰富的学生活动,只有扎实每一跬步实小集团才能至千里乃至千里之外。
1、重申教学变革与学业质量并进的集团要求
“教育综合改革项目”与“课程领导力行动项目”扎根实小教育集团已整整三年,我校依托综改项目相伴相生了“上海市数字教材项目”、“绿色指标评价项目”、“综合创新实验室研究项目”,依托这些市级项目和学校教师双重发展的需求,成立了六大类三十个项目组,推动学校内涵向纵深发展。
感悟课堂变革:集团在市教研室安排召集下筹备并开展了上海市音乐学科技能大赛、上海市自然学科各校区教学大赛、上海市语文学科教学大赛等大型赛事,让集团教师在家里就能参与教学评比以及观摩教学赛事,开阔了教学视野进而内化自我的课堂教学。
实现校区联动:校区与校区之间实现跨校区质量联动机制,确保了各校区各学科学科的均衡发展,除跨校区开展联组教研外,下半年度还落实了命题的共研、共享和共评,并评价工具融入学业评价,实现集团质量评价方式从多元维度走向单一维度的均衡共治。
深化项目触探:围绕集团层面、课程层面和学科层面开展的课程领导力项目,我和科研室代表项目团队就自选项目和必选项目的科学研究,先后在市级层面十余次做项目实施、项目推介、项目中期成果等各类汇报,为深化教育综改做出实小思考;同时以《基于儿童视角的社会性教育课程的实践与创新》为题积极申报2017年度上海市教学成果奖,总结并梳理学校长期以来对学生社会化进程研究的途径与成效。
2、抱团发展提速集团师资队伍的打造行动
全体教职员工:加强师德师风和思想阵地建设,在《课堂很小 责任很大》课堂七不规范的基础上,出台集团教师《忌言忌行新七条》,再塑实小教师群体像。集团行政队伍:实现阶段绩效考核,在行政干部月报的基础上,出台并规范行政干事月报,将管理工作建立在示范、指导、服务基础上,带动集团整体管理水平的持续提高。师资培训:继续打通课程、科研和技术,实现师训的优质高效。利用“区级规范化师徒带教”平台推进校“携手计划”和“人才立交桥计划”、通过“实小各学科青年教师联谊会”、“初职教师读书会”以及各级各类项目组等平台为教师搭设专业成长平添。新型团队:组建心理健康教育、摄影摄像等系列项目组,弥补集团在以往工作的盲点与不足。
3、寻求更高水平的学生工作现代化的建设路径
德育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延续“好习惯伴我成长”的行规教育,新增了家长在行动系列的“美德讲堂”;馆教结合类课程的开发实施:以学科基础知识为评价内容,以各类场馆为拓展型评价空间,探索“课堂就是小社会”,“社会就是大课堂”的课程评价方式;学生学科活动的匠心设计: “形光色影”玻心璃语美术装置艺术大赛、“唱响未来 舞动奇迹”、“乐敲乐有谱”音乐艺术大赛、语文朗读节、英语文化节、数学游戏节都为校园平添了文化气质;活动课程进校园的资源融合:本年度,集团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进长短课程,充实并丰富学校330快乐日课程,先后与静安区体校体育学院引进击剑课程,并组织了首届“实小杯”击剑邀请赛;与大宁街道团工委引进草根篮球项目;与体育局合作引进体育舞蹈项目和小足球项目,让学生在课程服务中有个性地充分成长。
三、自律与自觉
学校角色:校长这个岗位是一个不能停止学习和不能停止思考的岗位,只有不断地大量阅读和勤勉笔耕的方式,才能厘清办学思路寻求发展。本年度,我参加了上海市教育学会小学管理委员年会论文评比,撰写的《单元活动:连接知识、情境与儿童》荣获二等奖,并发表于核心刊物《上海课程教学研究》;撰写的《促进学生的数学理解》,发表于全国核心刊物《小学数学教育》中。一年来除了大量的阅读各类教育教学管理类杂志以外,我还有幸深度走进洪雨露校长、杨荣校长、何雪峰校长、朱一清院长、吕洪波院长等教育大师,聆听他们的教诲、感悟他们的教育情怀,感悟校长办学领导力关乎学校未来发展,所有的学习和走进不仅是头脑的风暴更是观念的洗礼,强调我必须时刻用实小校长的高度和眼光来审视我校的教育教学、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
社会角色:除了校长,我还是首届静安区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会委员,双重的社会角色,不断催促我立足教育服务教育。在本年度“我为法治静安建设建言献策”征文活动中,我受大宁街道代表团之托撰写《让法治精神浸润校园》参加征文大赛。
四、成长与发展
时间飞逝,一年间和老师们共同经历了集团校区软硬件建设、集团绩效方案的调整、综合教育改革的率先实验等关乎民生和民意的大事件;也经历了各种考验,完成了行为规范校、放心食堂、花园单位、安全文明校的申报和实地检查、完成了艺术特色校和心理健康校的申报和校长答辩,同时也接待了各级各类的第三方审计;三个校区的管理,让我在岗位上得到了锤炼,感谢李雯书记、三位执行校长和中层干部的智慧、感谢老师们的陪伴,这一年我克服时间不足精力有限的困难,坚持参加上海市名校长培养工程等一系列培训和大量的学习参培任务,在全体集团成员的协同和之下,倾力开展综合教育改革、践行儿童视角的课程创新,收获了社会和百姓的褒奖。我本人被评为上海市三八红旗手,学校先后荣获了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上海市安全文明校、上海市“一校一品”特色学校等市级荣誉。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紧密团结全体教职员工,我要将我的职业生命与学校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与广大教职员工紧密团结合作,融入教育和管理的熔炉,为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竭尽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