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 以真为本 以实为本 —— 2019学年第一学期青年活力德云社

以生为本 以真为本 以实为本

—— 2019学年第一学期青年活力德云社“语文历年绿标经典题型分析和思考”

10月29日下午15时45分,静安区闸北实验小学明德校的青年教师们齐聚明德校区活力楼三楼教研室,开展了语文历年绿标经典题型分析和经验分享活动。本次活动聚焦本学期青年活力德云社工作目标,“以学为基”,对历年绿标经典题型进行梳理与分析,继而归纳绿标测试偏重的知识板块及对应测试题型。活动邀请了两位青年语文教师,袁小涵和徐臻老师作为主讲人,就“以‘生’为本、以‘真’为本、以‘实’为本”谈了作为青年教师在研究了几份历年语文试卷后对于绿色指标的几点思考。

讲座伊始,袁老师就指出绿色指标主要评价学生学业水平(语数外+综合)、学习动力、 学业负担、学生社会经济背景对学业成绩的影响、学生品德行为、身心健康和跨年度进步指数,是真正的以“生”为本。而“绿色指标”的评价则凸显了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通过小学语文课堂的教育教学来培养小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对于培养小学生对待问题的分析和应用能力以及综合素养水平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有利于促进综合素质教育下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作为青年教师必须做一个有心人,以“生”为本,积极思考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其后,徐臻老师就本次切实接触到绿标的经历,和大家分享了四年级组对于绿标的命题的归纳总结。徐老师首先为青年教师们分析了绿标中语文学科的命题特点。然后就此次四年级语文组针对本次绿色指标题型的针对性复习进行了实例分享和解读。按照“基础”、“阅读”、“写作”三大板块,详细解读了命题思路和教学策略。徐老师提出上海实施“绿色指标”综合评价的整个过程,旨在坚持将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放在首位。课程标准能否在实践中发生作用取决于评价与课程之间建立的关系。透过绿标,能够真切地了解到教学上的“薄弱点”。她指出只有学得扎实的孩子才能在应对考试时胸有成竹,教师应关注细节、每一次练习,每一堂课的扎实训练。

徐老师还特别提醒青年教师们,调查问卷是绿标中重要的一部分。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得到学生学习动力、学业负担、学习压力等方面的数据,其结果是运用于改进教学,增强教学实效。问卷中有教师是否公平对待我,关心每一位学生,经常鼓励我,这些问题跟培养学生的情商,也可以说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有关。这些心理素质的培养就要靠教师引导学生去发现教师对自己的点滴关爱。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相信学生具有积极向上的愿望,通过各种方法来帮助学生意识到这些。

那么在平时的语文学科命题中我们如何既尊崇学生个性化发展,又能牢牢考查学生的语文学科能力呢?袁小涵老师给出了她的见解。在“大语文时代”的背景下,她认为语文老师在命题时要着重思考如何将语文要素跟真实的社会、实际生活现实的结合。如果老师可以把生活当中的情景融入到和孩子们的互动当中去,把语文内化成生活的一部分,就更能够启发孩子们的思考,让孩子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作为本次青年活力德云社语文历年绿标经典题型分析和经验分享活动的尾声,陈华英老师再次梳理了本学期工作的主要路径,对本学期之后活动进行说明,提出畅想。她指出此次青年活力德云社语文学科绿标题型分析和分享活动充分体现了我校青年教师善思、勤思,以生为本、以真为本、以实为本,脚踏实地进行学科教研,将课堂知识迁移到生活中,真正让学科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会后,组员们纷纷表示此次活动太“接地气”了,期盼下一次的活动依旧精彩纷呈,收获满满。相信在一次次青年活力德云社的活动后,每位青年教师都能善于学习,勤于反思;研究教研,聚焦学生;涵养爱心,调整心态;积极投身于学校发展中去,书写教育事业的绚丽篇章。

                                    通讯稿执笔:黄瑛绮

20191101/2019110104195368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