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广播
时间:2016年4月5日 周次:第8周 授课形式:广播
课题:
食物中毒的预防
一、食物中毒及其预防
食物中毒是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仪器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非传染性(不属于传染病)的急性、亚急性疾病。其特点为中毒病人在相近的时间内均食用过某种共同的中毒食品,未食用者不中毒,停止食用中毒食品后,发病很快停止。潜伏期较短,发病急剧,病程也较短。所有中毒病人的临床症状表现基本相似,多为急胃肠炎。一般无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染,也没有传染病流行时的余波。食物中毒按病原分类法可分为细菌性和真菌性食物中毒、动物性和植物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致病物质不明的食物中毒。
二、几种常见食物中毒
1.马铃薯中毒
马铃薯通常称为土豆。发芽的马铃薯中含有龙葵素,是一种生物碱,能溶解血球并能刺激粘膜。中毒的临床表现为:潜伏期数分钟至数小时。咽部瘙痒、发干、胃部烧灼、恶心、呕吐、腹痛、腹泄、伴头晕、耳鸣、瞳孔散大,严重者出现体温升高、意识丧失。
急救处理。立即催吐,然后用淡盐水洗胃,以尽快使毒物排出。
遇有发芽的马铃薯时,必先将芽部以及皮上发青、发紫部分削去,并在清水中浸泡30分钟。一般未发芽的马铃薯中也含有少量的龙葵素(约2%—10%),因此,洗切后,需在水中浸泡30分钟后再烹炒。烹炒马铃薯时最好加少量醋,这样不仅可以破坏龙葵素,还能除去其中的粘液.
2.四季豆(扁豆)中毒
四季豆中含有皂素和植物血凝素。皂素对消化道刺激性较强,能破坏红细胞,引起溶血。植物血凝素有使血液凝集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吃四季豆不易引起中毒的。如果吃了炒、煮不透的四季豆,就可能发生中毒。中毒的临床表现:潜伏期1—5小时。症状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泄、头晕、出冷汗。
预防措施。四季豆煮熟煮透至失去原有的生绿色后,再食用。
3.鲜黄花菜中毒
有毒成分为秋水仙碱,临床特点为食后半小时至4小时发病。症状以呕吐、腹痛为主,伴头晕、头痛、口渴、咽干。
急救处理。及时洗胃,对症处理。预防可食用干黄花菜,如食鲜黄花菜,需用水浸泡或用开水烫后弃水炒煮后食用。
4.霉变甘蔗中毒
甘蔗,盛产于我国南方,收成是冬季,通常储存到次年春季出售,由于储存不当,霉菌大量繁殖,甘蔗发生霉变,食后即可中毒。中毒的临床表现为:潜伏期短,最短十几分钟。发病初期为一时性消化道紊乱,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泄,有的大便为黑色。随后出现神经系统紊乱,如头晕、头痛、复视。轻症患者可很快恢复,重症患者则出现抽搐时四肢僵直,屈曲内旋,手呈鸡爪状,眼球向上偏向凝视,瞳孔散大,继而进入昏迷。体温初期正常,几天后增高。患者可死于呼吸衰竭,幸存者则留下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导致终生残废。无特效治疗方法,主要应在发现中毒后尽快洗胃、灌肠以排除毒物,并对症治疗。
预防措施。甘蔗必须于成熟后方可收割,收割后需防冻,防霉菌污染繁殖。储存期不可过长,并定期对甘蔗进行感官检查,已霉变的甘蔗严禁销售。
5.自制豆浆未煮透中毒
自制豆浆,色泽乳白,清香爽口,营养丰富。目前不少家庭多用家用粉碎机自制豆浆,操作简便,经济实惠。生豆浆中含有的胰蛋白酶、皂素等物质,会引起中毒。一般需煮沸10分钟,去沫后方可饮用。
三、食物中毒的应急处理
1.急救处理
食物中毒发生后,抢救工作是否正确而及时,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危。因此,必须尽快进行抢救。一般急救处理原则主要是及早清除胃肠内未被吸收的毒物,防止毒物继续吸收,排出已吸收的毒物。
2.在中小学校的医务室或校医的指导下,一般对食物中毒者作急救处理,然后须迅速送往附近医院,进一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