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希望,静待花开
——关于宁睿同学的心理辅导个案
个体分析:
一年级刚接班时就发现宁睿同学和别的孩子不一样:语言表述能力差,特别不愿意,也不能和别人交流, 他对事物的喜恶方式都是通过大叫来表述,一般人不能理解。更多的时候,他更愿意一个人躲在角落里,上课、下课皆如此。藏在箱子里更是他最喜欢的游戏。没有时间、规则的概念,想去哪里,就去哪里,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
对自己的座位,物品的摆放,队伍中的位置都有固定的概念,不允许随意更改。对换课之类的“突发问题”更是不能接受,对教室中的一切物品(甚至门窗的开启)必须保有原来的模式。否则用大喊大叫来表示“不满”。
他自己无法正常上课,更是屡次打扰老师上课。
入学时据其父母告知,医院诊断为多动症。但根据其后一系列的情况,学校发现,其行为自闭,其父母带他作进一步医院诊断,为“孤僻症”(轻度自闭)。
辅导记录:
第一阶段:(开学第一月)行为观察分析:
1.行为随意,喜欢喊叫:
表达能力差,稍有不顺,就喊叫发泄。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中午,我就目睹了他的与众不同:
喝汤,一定要汤里的面筋,老师没有捞到,他就大哭大叫。
开始上课时,他自说自话跑出座位。想坐在哪里就坐在那里,随意换座位。
升旗仪式跑出队伍,大喊大叫。
自说自话坐到斯岭浩的座位。老师劝解不听。
2.顽皮好动,不听劝阻:
体锻课爬假山(第2周体锻课停掉,让妈妈到校配写字)
将教室外的岗位牌弄断,已让家长修好。
美术课后多次问老师要美术纸,不让老师离开教室。数学黎老师见状阻止,不听,躺在地上大哭大闹,因他手中还拿着美术剪刀,所以老师学生十分害怕。后其又冲出教室,在卫生室门口大哭,卫生老师出来劝阻无效。
大活动时跑出教室,到操场上玩,弄椅子,被包书记发现领进教室。
到老师办公室玩电脑,一楼、二楼、三楼的办公室都去过。老师劝阻不听,还
在门外大敲办公室门,因门上有玻璃,十分危险。
3.不愿听课,不做作业:
不肯写字,做作业。
上语文课,跑上讲台,把老师示范的字擦掉。全班哄堂大笑。
体育课在教室里唱歌。音乐课也是。唱了一节课,影响小朋友上课。
一节语文课坐在地上,撕蜡笔。
上课已经多次影响小朋友,将教室后的抽屉抽出,响声很大
9月23日;今天开始上课跑出教室,后门、前门都跑出去,到二楼其他教室 门口,在教室外扔笔进教室。并到校大门口,门卫劝阻,他要出校。后叫爸爸来了才平息。品社课,在教室后摔同学们的工具箱,响声很大,无法上课。数学课多次跑出教室,后班主任劝其回教室。
辅导方法:
根据宁睿同学的具体情况,可能其对突然改变的新环境陌生,因此,老师不做强求,先采用以下辅导手段:
班主任老师多和他“交流”,每天根据他的问题多督促,反复提醒。并对一些细节,作如下变动,目的先让他适应和熟悉环境
★每天中午先回家吃午饭。不在学校用餐。午休时间,让妈妈每天到校接送,并和老师联系,针对表现,做小结反馈。放学后,妈妈到校检查,写完作业和家校联系本回家。
★和宁瑞妈妈谈了一次,
1.回家配合教育,要听老师的话,
2听医嘱吃药。
3调整上学时间。
第二阶段:(二年级)行为观察记录
宁睿被妈妈带回老家一个学期,这学期又回实小上课。发现其行为更成问题:
“开学初,当宁睿的爸爸领着宁睿,径直走进教室的最后一排时,真是当头浇了一盆凉水。这个特殊的孩子,给妈妈带回老家一个学期,现在是又回来了。静观其变。好像并没什么大的改观,倒是其父亲好像经历了离别,更珍爱其子了,一刻不离的陪在孩子身边。于是孩子好像心定了不少。上课时也不像一年级时,常常要上来溜溜,出门走走,对老师,同学的态度还是淡淡的。二周后,得空和其父亲聊聊。我这次是鼓足勇气,提出了我的看法和意见。如:孩子的一些固执,甚至是强迫性行为。我怀疑“自闭”的可能——
起先,他父亲无论如何不能接受——这不可能,我的孩子没有这个病。我望着正趴在地上,自顾自玩耍的孩子。真心的和他交换意见,并真诚的建议趁着假期,带孩子去看看。他父亲似乎被触动了。
节后,他父亲带着病例报告,告诉我,孩子有严重的“孤僻症“。于是接下来,他愿意配合老师。多和孩子交流。看来他深深地知道此病的危害。”
————摘自班主任教育记录
行为观察分析:
1.强迫性行为:发现同学们的美术箱把手垂落,必然要将其一个个扶起,并反复多次,不厌其烦。
2.最近迷上了电脑投影,一定要一丝不苟的使投影对准屏幕的正中间,不能有一丝偏移。
3.重复老师的话。
4.不愿写字。父亲打都没用。
5.试卷或布置的作业不能有一丝丝错。否则就不做。
6.最近迷上了把自己当地铁闸门,站门口反复念叨:进门请刷卡!
7.离不开父亲,他父亲一离开,他就心神不定。
辅导体会:
作为班主任老师应加强平时的善于观察,而且,我常常会把宁睿的一些特殊表现和办公室老师交流。是数学黎老师提醒我,并告诉我自闭症的一些典型症状。作为老师应该给家长一些合理的的建议。我也不希望宁睿的病情耽误。真心的希望孩子能好起来。
“今天,语文铜牌考,我在2班监考,而我们班是张莹老师负责监考。我人虽然在隔壁教室,但心一直悬着:就是担心宁睿考试识别出什么“差错”。这一个月多来,因为他父母的问题,孩子的抚养权给了母亲,所以,换成其母亲来校陪读。其母亲的教育方针和父亲相比,较宽松。例如:广播操孩子怕晒太阳,所以不让宁睿参加了。变成在教室里陪他打球。音乐课,自从我和她联系:上课时要管住宁睿,不能让他上来玩弄老师的钢琴,索性音乐课也不参加了。让他坐在教室里。基本上主课他妈妈是让孩子一定要听的。其余,能免则免。而且他妈妈也比较温和,作业本宁睿现在是根本不做的。和其母亲多次:其母搪塞:其不愿做。
第一次铜牌考:他妈妈给我打了声招呼,说不来参加了。今天是第二次铜牌考。我离开教室时,他还没来。过了一会儿,教导处陈江燕老师来巡考,她告诉我:宁睿来了。我偷偷在教室门口张望了一下。宁睿趴在桌上休息。他妈妈在教室门口……
考试快要结束时,陈江燕老师匆匆来找我:我来帮你监考,你快去看看宁睿,监考老师都说吃不消了。要不你让他妈妈带他出去吧。我一听,联系到他平常的表现,心想:一定是他影响到同学们了。果然,我看到宁睿在教室走廊里晃来晃去。这是考试呀,这样怎么行,其他同学不受影响才怪。
于是,我走上前,对宁睿说:你不做的话,要不你干脆和妈妈出去吧,别在教室里影响小朋友呀。于是我走到他桌前,把他卷子取走了。可是一看卷子,我大吃一惊。近2小时,卷子上一个字没有——白卷一张。于是,我生气地问他:宁睿,你就一个字都不写呀!突然他妈妈朝我冲了过来,大声朝我喝到:你怎么可以刺激我儿子!他是不可以受刺激的!我都不敢刺激他!他本来还好好的。现在被你说了,他更不会做了!
我莫名的站在那里。目瞪口呆……
这样的特殊情况,应该如何特殊处理,既让他现在遵守规则,又不影响其他同学。需要我们动脑筋,特殊情况特殊处理。
——摘自班主任教育记录
第三阶段:(四、五年级)行为观察记录:
进入四年级,宁睿的情况有所好转,主要是对学校、班级的情况开始熟悉,对老师的熟悉也让他能够愿意听取老师的劝导。在班级同学的帮助下,宁睿能基本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做到准时上课。基本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也愿意和老师、同学做简单的交流。但是在认真听讲方面,还是不尽如人意。上课基本不听,独自在座位上画画、琢磨数字“九宫格”,下棋是他最喜欢的项目,可以一个人玩很久。现在他已经能清楚的知道,上课是不能发声音影响大家的。但是他对上课的内容不感兴趣,自做自己喜欢的事。但是其他综合类的可表现还不行。特别是对陶艺课反感,认为很脏,所以陶艺课常常溜回教室,做他自己喜欢的事。
和同学间开始有小矛盾,不能接受同学们对他的批评,有时还会大光起火。踢椅子表示抗议。对于这一点,我主要教育班级孩子们对其宽容,忍让。有问题向老师反映,让老师来解决。
辅导记录:
1. 让其父母慢慢缩短在旁陪读的时间,最终取消,锻炼其独立学习的能力。
2. 希望家长能经常和学校老师密切联系,保持手机畅通,有问题,回家一定要帮助孩子分析问题,查找原因的同时,向学校老师反馈,便于老师进一步联系,沟通。
3. 和和学科老师密切老师,班主任老师必须第一时间了解宁睿上课的情况,如发生逃回教室的情况,必须及时找回,不能放任。
4. 发挥宁睿同学记忆力好的特点,安排其工作岗位——图书管理员。宁睿现在基本能感觉到自己是班中的一员,也愿意承担工作,但他对倒垃圾的工作更能感兴趣,能完成。
辅导体会:
小学五年,宁睿从入学时的不适应,到目前能基本适应学校生活,遵守基本规则,能和老师做简单沟通,愿意听取老师对其的辅导。并逐步培养到孩子能对老师、同学、班级有一定的感情。愿意和大家一起活动、承担班级中的简单岗位。意识到自己是班级中的一员,有简单的班集体荣誉概念。进步很大。看到他毕业典礼上认真的模样,我真心感谢自己的坚持、感谢同学们的宽容、感谢学校各位老师对宁睿的爱护、指导和帮助。我的体会是:
1. 坚持对特殊学生的仔细观察,他的任何行为背后,一定有其特殊原因,只是他不会表达。
2. 老师一定要有耐心和爱心,有静待花开的心态,切记粗暴、急躁对待。
3. 学习与自闭症相关的知识,了解其行为特点,有一定的专业知识。
4. 和家长紧密联系,理解家长的心情,保持信息畅通。便于了解学生背后的心理想法和思考,避免武断。
5. 争取学校一切力量的支持,校领导、学生部、任课老师,甚至校工,让大家了解到宁睿的问题,并积极做到解释其行为背后的原因,让大家抱着宽容、理解、并科学的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