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广角】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2) ——教学反思和同伴互助 一、教学反思——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 教学反思指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讨与解决教学目的、教学工具和自身方面的问题,不断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专家型教师。 (一)教学反思的意义 1.教学反思能促进教师积极主动地探究教学问题。教学反思可以进一步地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冲动,不断地反思会不断地发现困惑,“教然后而知困”,不断发现一个个陌生的我,这样他就能主动地将与行为有关的因素纳入教学过程中来,重新审视自己教学中所依据的思想,并积极寻找新思想与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教学问题,从而促使自己拜师求教,书海寻宝。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表达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新方式。 2.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成为研究者。 教师不仅要成为教学的主体,而且要成为教学研究的主体,把自己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自己的教学观念和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及教学效果。研究自己的教育实践以及对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做出的教学行为及由此产生的结果通过反思、研究,不断探究和解决教学问题,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使自己真正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提高教学工作的自主性和目的性,克服被动性、盲目性,使教学与研究相结合,教学与反思相结合,成为真正的研究者。 3.教学反思有助于改造和提升教师的教学经验。我们从教师成长的规律中可以看到,教师的实践经历不会自动生成科学经验,从而促进专业化发展。对教师来说,只有“经验+反思”才会有效地促进自我更新取向的专业化发展。没有经过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意识性不够,系统性不强,理解不深透,它只能形成肤浅的认识,并容易导致教师产生封闭的心态,从而不仅无助于而且可能阻碍教师的专业成长。只有经过反思,使原始的经验不断地处于被审视、被修正、被强化、被否定等思维加工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这样经验才会得到提炼、得到升华,从而成为一种开放性的系统和理性的力量,惟其如此,经验才能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力杠杆。 (二)教学反思的策略 在教学实践当中,根据反思的源起,我们可以将反思策略分为两大类:内省反思法和交流反思法 1.内省反思法。内省反思法是指教师主动地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的方法。根据反思对象及反思载体的不同,内省反思法又可分为以下几种具体的方法。 (1)反思总结法。反思总结法主要是指通过自己记忆,对自己的教学实践予以总结、反思的方法,从而进一步使教学实践中的“灵感”内化,也使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得到考虑。 (2)录像反思法。录像反思法是通过录像再现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师以旁观者的身份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的方法。这种方法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客观地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评价,这样能更好地强化自己已有的经验,改正和弥补自己的不足。 (3)档案袋反思法。档案袋反思法则是以专题的形式为反思线索对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包括课堂提高的形式是否多样,课堂提问的内容是否是课堂的重点、难点,对某学生的提问的形式、难度是否符合该学生的实际能力,等等。 2.交流反思法。交流反思法可以就某一问题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也可以是在听完某教师的一堂课以后,针对这堂课而进行交流。这样可以反观自己的意识与行为,加深对自己的了解,并了解其他与自己不同的观念,进而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二、同伴互助——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方法 新的课程计划的颁布,新教材的推行,新的课程理念的逐渐渗透,不同学科的相互融合,以及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等,这些都要求教师间彼此合作,共同提高。 (一)同伴互助方式之一——磨课 “磨课”是对课堂教学研究的一种形象化说法,往往由集体开展的“备课一上课、听课一评课”三个环节组成。“磨课”的过程,就是一个完整的教学管理过程,从目标的制定到具体实施,再到最后的总结评价,正好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流程。在“磨课”的每一个环节中,都是集体参与讨论、策划、修订和完善,它反映了集体的意志和智慧,充满了民主和谐的氛围,自动构成了一个能动的“磁场”,带动每一个成员自主地参与并自如地运行。 (二)同伴互助方式之二——沙龙 “沙龙”原意是指文学、艺术等方面的高雅人士的小型聚会。本文指教育工作者或教育研究者之间主题性的小型教育研讨活动。这样的研讨活动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要有一个合适的主题;二是要有一定数量的教师或专家;三是要有一个主持人能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四是要围绕主题开展自如深刻的对话,参与者之间没有绝对的权威,大家各抒己见,时常有思想交流、智慧碰撞、观点交锋;五是最终应该形成对讨论主题的阶段性的看法或认同,这是众人观点和智慧的有机整合。 (三)同伴互助方式之三——展示 学校定期由教研组或课题组以研究小组为单位,向其他教研组或教师群体展示各自研究课题的阶段性的实践、思考和成果。教学研究的展示虽然是一时的、短期的,但展示前的准备工作却是大量的。以教研组为例,教研组长要对本组成员进行展示前的分工落实,明确各人展示的任务和内容,而且要形成一个整体,形成一个展示的序列。比如围绕研究的课题,安排好活动策划者、课堂执教者、活动主持者、活动发言者、媒体宦传者、问题讨论者、成果收集者,等等。在展示活动中,展示小组的所有成员各尽所能、各显神通,专业能力会在展示的全过程中得到较好的培养和锻炼。 此外,同伴互助方式可不拘一格,如教师的网上备课平台、互动平台,新老教师结对、教研组活动、备课组活动、问题交流中心等,并且通过同伴互助,防止和克服教师各自为政的现象,让教师在开放互动的环境里学习。学校应定期开展教学观摩、问题讨论、课题研究等促进教师互助互学,让教师感受合作的需要,享受合作的乐趣,实现教育教学的共同体。 【教育视角】 (1)请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选择一种对你来说最有效的同伴互助方式,并简述理由(50字以内): A、磨课 B、沙龙 C、展示 D、其它方式,如 我选择 为最有效方式,因为: (2)请在本学期已经上过的课程中精选一节最有感触的写一篇教学反思(300字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