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7日,“90”后语文研究小组教研活动在大宁校区会议室如期召开。
这一次活动徐颖老师为我们带来了四年级的一篇课文《赵州桥》。这是一篇条理清晰,结构分明的说明文,徐颖老师通过启发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总结出作者从“概况、特点、地位”三个方面写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以此为主线,进一步理解赵州桥的设计是一个“创举”,从而帮助学生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听课结束后,徐颖老师先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了解析,通过几次试教,她在课堂中尝试着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概括,并在实践中提出疑惑,究竟怎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概括段落内容。诸老师首先肯定了徐颖老师与孩子们在课堂上的亲密互动,而后提出教师备课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用学生的视角来理解课文。如桥洞顶上左右两边有两个小洞,发大水时河水从4个小洞分流,减轻流水的冲击力,讲到这一部分时可先出示视频,更直观地帮助学生理解桥的构造,以及这样设计的精妙之处,只有以学生视角看课文才能帮助学生更直观地学,触类旁通、由此及彼地学。此外,对于这样一篇说明文,教师也需要进行一次资料收集与整理,才能在课堂中如课本文字那样严谨地进行表达,从而引领学生感受1400多年前的这一古代智慧结晶的过人之处。
也是这样一堂朴实的语文课,提醒我们要以学生视角来解读文本,要对用词造句严谨细致。也只有贴近学生的教,才能有学生更丰富的得。90后的每一次听课、评课、讨论都让青年教师们有满满的收获,并在一次次积淀中期待着不断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