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学习成绩的竞争实际上是学习习惯的比赛。学习成绩只是一种水到渠成的东西,是学习的副产品。在小学阶段,孩子应重点培养学习习惯,作为家长要重视这个阶段。虽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二课堂,但很多家庭父母都是双职工,有的下班时间比较晚,有的经常要出差,没有办法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从头陪到尾,孩子在放学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需要由老人或各种托幼机构代管。我们家庭也是这样一种现状,在孩子学习的近三年时间里也是不断摸索调整,现在孩子基本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能够较有效利用3点到6点的时间。所以受王老师之托,在此就如何让孩子有效利用3点到6点的时间,简单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我们孩子在一年级开始的时候,放学回家的路上总要和小朋友在小区里玩一会儿,到了家后吃点心、看书、休息,经常是我下班到家作业还没有完成。因为接她放学的是阿姨,我们因为工作关系不能在放学后到吃晚饭前这段时间引导她,为此我也头疼了很久。后来经过不断学习,
和老师沟通,我也认识到了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特性,不可能有很强的自制能力,只有慢慢引导,才能让她明白。为此我做了以下调整:
1、孩子喜欢看书,家长应大力支持,但有条件,必须等作业全部完成后,这时给你时间,你可以安安心心地看书。和孩子谈清楚后,我果然发现她一回家后不先急着看书了,先把作业完成,吃好饭后,她通常会问:妈妈,我作业都完成了,可以看会儿书吗?这时我肯定会跟她说:既然你说话算话,妈妈就一定也会说话算话,作业完成了你就可以看。慢慢地孩子就明白了这个道理。
2、给孩子创造一个固定的学习环境。孩子每天读书写字都要有一个固定的环境,有的家庭孩子一放学先在客厅里写作业,要吃饭了,孩子得腾地方,吃完饭后孩子再回自己房间做作业;有的放学后先接回爷爷奶奶家,在爷爷奶奶家写完作业后晚上回家换地方接着写。这样总是变换的环境下孩子就会心不定,而且学习用品也不能有序放置。一定要让孩子在固定的环境里写作业,到了这个环境他的心就定下来了,就能安安心心地学习。
3、在规定的时间做规定的事情。我们孩子一开始做作业总是拖拖拉拉,等我晚上到家,她就说还没写完,至于为什么还没写完,我是没有办法掌握的。后来我就让她在小本子上记录每项作业的开始和结束时间,这样家长一回家通过小本子就能非常清楚直观地了解孩子有没有很好利用这三个小时时间,并且通过作业时间的长短能够了解孩子对所学知识的熟悉掌握程度。而且我还在观察小本子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规律,每天到下午5:30左右因为学习了一天,孩子的学习效率就比较低,后来我就建议她到5:30左右的时候起来跳会儿绳子或玩一会儿接着写,孩子后来也表示这样的做法挺好。经过半年多时间的训练,孩子基本养成了一回家就写作业的习惯,也不拖拖拉拉了,并且现在即使我不要求她,她依然每天把作业时间都记录在小本子上。
4、积极主动与老师沟通,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因为不能每天接送孩子,很多信息不能及时掌握,所以即使王老师不找我,我也会隔一段时间给王老师打个电话,对孩子近段时间在学校的表现做深度沟通。王老师也总是不厌其烦地解答我各种各样在培养孩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所以说千万别怕麻烦老师,你跟老师做了深度沟通后及时了解了情况就能对症下药帮助孩子改正一些缺点,并对好的地方加以肯定和鼓励,孩子有进步了老师自然也轻松了。
经过一、二年级的训练,上了三年级后,明显感觉孩子基本已经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也能充分有效地利用好3点到6点的时间。现在学习基本上由她自己搞定,我们要做的是观察并给与适时的帮助。以上就是我们在培养孩子学习习惯方面的一些小小心得,与大家共享。
四(2)班 姜玥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