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只会呱呱啼哭的婴孩到蹒跚学步再到背着书包入学的孩子,看着孩子一天天成长,一天天变化,……可怜天下父母心,我想每个父母都为之付出了很多很多,在辛苦劳累的同时,自己也伴随着孩子一起成长。
如何做一位合格的父母,确实是个大难题,谈几点心得体会,与各位共享。
第一、让孩子保持好奇心。“人生识字糊涂始”,好奇心是孩子成长的动力和源泉。一个孩子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全凭自己的眼睛、手指等感觉器官进行认知的。我家孩子喜欢一些“探险”活动,看到小区地下停车场楼层里阴暗的灯光,或公园人迹较少的地方,或有可以攀爬的,就会兴奋地说,爸爸我们去探险吧!看到孩子渴望的眼神,一般来说,只要保证安全,我都是全力支持并积极参与陪伴他的,看到孩子通过各种“探险”获得了很多感性认识,还有很多快乐和满足,我觉得收获了很多很多……陪伴孩子一起玩耍时,孩子问很多千奇百怪的问题,如天上为什么会下雨?火星上有人吗?现在的猴子为什么不会变成人呢?听到一些不着边际的怪问题,你有时根本无法回答,难以应付。这个时候,我告诉自己要保持平静,不要动辄责怪孩子瞎说八说,当然也不好应付了之。对于此类问题,耐心是最重要的,回答不了的问题,也是要老老实实对孩子说,爸爸妈妈也不是全能的神仙,很多问题我也无法解答你,以后自己长大了慢慢去探索和发现。
第二、坚持不懈。人类都是习惯动物。心理学家认为,一种行为重复21天可能初步成为一种习惯,90天的重复可能形成稳定的习惯。从培养良好习惯入手,可以为健康人格奠基。现在的孩子普遍都很聪明、反应灵敏。但是很多事实证明,有时候智商不是关键因素,很多时候,良好的习惯和意志品质才是最关键。但是良好的习惯和意志品质的养成,需要的就是不断坚持,对一个良好习惯的长久的坚持。
良好的习惯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学习。第一种是通过主动、直接的指导。父母创造规则并强制执行,直到孩子养成习惯。第二种是通过父母等的榜样示范。要知道孩子们是可怕的模仿者。父母的一举一动孩子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记得上幼儿园时,早上时间紧为了赶时间,我有几次不小心闯了红灯,孩子大声抗议我的行为,我真的很惭愧,对这样的行为,我还好都不解释理由,真的也没有必要解释,我只对孩子说,爸爸错了,今天你扣我5分,记录在案,下次好好惩罚我干活。孩子喜欢轮滑,好几次刚刚开始滑,因为摔跤疼了,想不滑,我就鼓励他,坚持就是胜利!坚持就是成功!每次通过不断鼓励,坚持一刻钟,再坚持5分钟……,现在孩子的轮滑已经自学会了,真的很欣慰。
第三、底线思维(规则意识)。教育孩子的关键是在自由发展智力和制定严格规范之间找准平衡点。在当今开放的时代,许多父母给孩子很多自由的追求,但由于过于宠爱,甚至溺爱,导致孩子没有或缺乏规则意识和底线思维,导致任性甚至耍无赖。我家孩子比较喜欢下围棋,我们给孩子报了围棋培训班,有空时我们都陪孩子一起下围棋,“落子无悔”的规则孩子都懂得,但是在执行中孩子会有耍赖,而且下棋时输了还会哭鼻子,对此,我们都坚持原则,再三告诫孩子,规则必须遵守,结果必须接受,哭闹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否则就不要下棋。如果你在外面下棋,违反规则就取消资格,也没有人会主动让你赢,只有老老实实靠自己的努力,人家才认可。在培养孩子的底线思维或规则意识时,个人认为:家里父母大人们的意见一定要保持一致形成合力,并且要强力坚持到底,这是十分重要的,否则教育效果不佳。
第四、平常心看待孩子的错误。“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不少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在教育孩子时,往往忘记了这一点,对孩子求全责备,结果给自己和孩子都造成很大的压力,使孩子身心难以健康发展。每个人都会犯错,要允许孩子犯错,以宽容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错误,帮助孩子分析错误的原因,指出孩子需要改进的地方,引导孩子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己。当然,宽容不是纵容,不是无原则的,对于孩子的错误,该批评的也得批评,只是要注意批评的艺术和技巧。对孩子少一些苛刻,多一些宽容,是聪明父母的明智选择。
不久前,孩子班级进行一门课程的小测试,孩子考了72分,与班级最高分94分比较,相差较大。孩子回家很紧张,怕外婆和父母责骂。回家看到分数,我们还是保持平常心,拿过试卷分析错误的原因,主要是粗心大意造成的失分,为此我们鼓励孩子,你的成绩还有很多上升的空间,你要和自己来比较,只要你再仔细一点,下次考试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肯定会有很大进步。前天,进行小测试,孩子考了93分,老师表扬有进步,他很开心、很有自信。希望我自己今后还能够继续保持平常心,不论自己的孩子是优秀还是平凡,把自己的孩子当成普通人去对待,从内心去赏识孩子的优点,用宽容的心接受孩子的缺点,让孩子保持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质素养,我觉得这才是最重要的。
第五、家庭和睦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俗话讲“家和万事兴”。家庭是孩子生活和成长的第一环境,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否和谐,直接影响孩子身心的发展。事实充分表明,和谐的家庭对于孩子身心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不和谐的家庭则产生消极影响。要培养教育好子女,我觉得,做父母的首先要给孩子创造一个有利于成长的家庭生活环境。家庭对孩子来说是避风港,父母是孩子最可信赖依靠的人。夫妻关系和睦,家庭生活和谐,子女就会感到安全、幸福、无忧无虑、心情舒畅,才能安心读书学习,健康成长。
研究表明:在民主、和睦、文明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表现出情绪稳定,情感丰富,性格开朗,团结友爱,有自信心等特征。这是因为文明家庭能给孩子以安全感,满足了孩子的归属感,孩子懂得如何爱他人,如何尊敬他人,从而增强了自尊和自信。当孩子遇到困难、挫折而灰心沮丧时,可以从家庭中吸取力量,得到指引。
在日常生活中,有时候我们大人之间就某些社会问题有讨论,有时声音比较大时,孩子就会敏感的问,爸爸妈妈你们在吵架吗?听到孩子这样问话,真的让我们很吃惊,意识到这个问题不简单,我们双方都会默契地闭嘴或降低声音。作为过来人,我非常感同身受孩子的感受,大人争吵时孩子那种痛苦、无助的心情。因此,我们在家时都积极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营造融合的气氛,一家人一起玩乐,在陪伴孩子玩乐的过程让孩子潜移默化感受生活、学习知识、快乐成长。
教育孩子是个长期而庞大的系统过程,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特色。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我觉得真是“教无定法”,关键看实效,通过孩子成长的过程和今后在社会上成长为啥样的人,才可能验证自己教育得法与否。
生儿不易,养儿更难,且教且珍惜!!^_^^_^
实小一(2)班詹宜桢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