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来约稿写家庭教育心得,我的第一反应真的是“不敢当”。孩子读到五年级,教育不过寥寥数年,谈不上有多少经验,而且教育因人因时而异,对着自己的孩子我们尚且常常反思修正,又何逞能够拿自己的观点去教育他人。所以,本文只是一家之言,而且是磕磕碰碰一路走来,尚未成功的一家之言,如果有不当之处,还望各位老师修正指出,也能给我们更多宝贵的建议。
教育二字在汉语中是指“教化培育”,说文解字中—“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而英文中education 追溯词源,是把人内在固有或者潜化的东西引导出来。 所以,这两种的理念其实是有差异的。而我们在尧同学的成长过程中,也感受到言传不如身教,好的教育应该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所以,我引用了尹老师的一本书名来作为标题-《最美的教育最简单》。
一个好的教育一定是家庭环境整体影响的结果,而不是只是父母一味的要求和与之匹配的奖惩措施。举例来说,尧同学是不看电视也不玩ipad的,家里有三部ipad,密码孩子也知道,有时候还要在ipad上背背单词,但是他背完就放下了,不会再用ipad 上网或者玩游戏。他的课余时间一般都是在阅读或者制作中度过的,他有满满两架子的书,还有很多以前玩具拆下来的零件,如果有休息时间,他就自己安排看书或者做点自己喜欢的东西。除非时间不允许,我们不会干涉他要看什么书或者玩什么,他很喜欢阅读,我给他买的书也很杂,既有《皮皮鲁》《鲁西西》这种典型的童书,也有偏成人的科幻-《星球大战》 、《巨人的陨落》,还有DK的百科,初级的物理化学等,有的时候我们也交换书看,他甚至比我还看得快,比如《迷人的材料》,也有的书买回来他不喜欢读,那也没关系,书是一个人思想发展的伴侣,现在这本书在前面等他,也许有一天就能等到了。
阅读是孩子最好的宝藏,通过阅读他的知识面有时候比我们还广博。2015年夏天暑假,我们在洛杉矶参观了格里菲斯天文台,尽管他英语还不太过关,但是基本上每个展位都是他在为我们讲解,这些知识都是平时阅读带给他的。有时候,他当时读到的内容不感兴趣,但是随后碰到一些事情他会一知半解地问,那么我们就详细地解答,如果自己回答不出也要找网络尽量给个答案。例如,有一次他突然问到了个人所得税,他爸爸就详细地为他解说了累进的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也稍稍讲解了不同国家的征税政策,后来我们问他才知道他之前看过郑渊洁写的大灰狼罗素,其中就涉及到了纳税这个点。在我们家,我们从来不设限哪些是孩子该问的内容,哪些是孩子该看得书,我们相信书读得多了,孩子自然会有鉴别力,哪些书是有益的,那些书写得更生动。回过头来想,他喜欢阅读,而且喜欢阅读杂书,这点我们虽然有刻意培养过,但更多还是家庭氛围的影响,因为我和先生都是爱书之人,家里到处都是书,没事都觉得在沙发上翻翻书度过闲暇就是最惬意的时光。我们对书的热爱,让孩子从小就感到看书是自然而然的,所以虽然我们没有禁止他玩ipad 玩游戏,但是他自然而然就想不起来玩这些,因为他有了更喜欢的东西。
当然,有成功的案例就也有失败的教训,我和先生脾气急,尤其是我,一急起来声音就不自觉要升高。多年一直如此,自己也不自觉,后来孩子长大,看到他身上同样的问题,才顿悟自己的过错。先生因为这个还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咆哮的父亲》,就是想要提醒自己改掉毛病。我开玩笑,他谈恋爱的时候也没有为我做过这些。单独两人相处时,我们也常常互相提醒,因为只有改正了自己的错误,才能修正尧同学的缺点。反过来说,在帮助尧同学改正错误的同时,我们的修为也能提升,这又是为人父母何等的幸运。我们常常感慨,因为尧同学我们才能经历自己的局限,看到自己成长的可能。譬如他爸爸,因为尧同学才买了木工工具,人生第一次的焊接是在尧同学的指导下完成的。譬如我,学会骑单车就是为了陪尧同学骑车,但是因此也享受到了随风前行的快乐。不仅仅单车,PS,Adobe effect 还有烘焙等等的原始动力都来自尧同学,但是真的掌握以后,又不单单是为了孩子,而是自己也享受了很多乐趣。
父母和子女,很难单纯地说是我们教导了孩子,因为孩子也在反过来教导我们,这种相互成长非常亲密,让人眷恋。但是正如纪伯伦的诗,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诞生的孩子,我们对孩子终将迎来《小别离》。所以,父母和孩子从一开始爱无疆界,但是爱的逻辑却要有清晰的界定。
小时候,尧同学玩具玩了也不收拾,怎么说也不收拾。后来到一个朋友家,两个孩子玩完玩具,就自己收拾了。向朋友请教,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如果不收拾好玩具,就第二天要少玩一点时间,因为你占用了收拾的时间。这就是爱的逻辑,自己要承担自己做事的结果。
父母对孩子的爱应该是最特殊的一种爱,不以占有而以分离为目的。成功的爱让孩子可以随着长大,心智越来越成熟,能脱离父母自己建立社交,自己做决策。而失败的爱让孩子越来越依附,越来越抗拒自己做决策,就算做了决策失败了也不愿意为自己的错误买单。所以,让孩子长大,父母应学会及早放手。所谓的放手,并不是放任不管,而是让孩子逐步承担力所能及的任务,逐步自己做决定并承担结果。尧同学有次去公园玩,穿着鞋子在河边把鞋底弄得全是泥巴,回去以后,他爸爸教他洗鞋子,孩子很愉快,因为他知道只要他愿意洗鞋子,父母就不会干涉他下泥巴地。四年级的时候,考虑到时间,我们不想让孩子去读四季,但是孩子很坚定地要读,后来取得的成绩和他的坚持也是分不开的。当然,凡事都有两面性,有时候他的决定也会让我们有点尴尬,比如聚会他选择不参加,但是我们还是会选择尊重他的意见而不是固守我们的“面子”。孩子终将长大,如果从小就替他做决定,他就无法学会对自己的决定负责。我们不准备帮尧同学指出康庄大道,因为我们也不具备这个能力,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路让他自己选,在这之前让他具备自己走路的能力。
教育两字,任重而道远。在陪伴尧同学成长的过程中,我和先生常两人自觉能力不足,所幸碰到了很多好老师,爱护孩子又能指出他的不足,这是小子之幸,也是父母之幸。因此,也借这篇文章,一并感谢所有教过孩子的老师。老师,是世上最神圣的职业。
五(5)班肖子尧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