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不完美的天使


     每一位父母大概或多或少都在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有些焦虑,

我们希望孩子能优秀,更优秀一些。甚至不断怀疑自己的教育方式是不是出了错。为什么自家孩子总不能是那个“别人家的娃”。我也是这样的家长,不断摸索,也在不断借鉴。但是每个孩子都是不尽相同的天使,所以很难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育方式或者理念。

     在教育理念上有人说应该静待花开,慢慢的等待孩子自我意识的觉醒;有人说这是竞争的社会,幼时营造的宽松氛围终会被真实的社会打破,还不如早一点让孩子知道竞争的残酷。我的女儿贾若菡是个很普通的女孩儿,并不是个天才。但是,她是个很可爱的孩子,善良,真诚,热情,是家人眼中的小天使,而我对孩子的希望是,做一个不完美的天使。

做一个不完美的天使

我的女儿是个内心敏感的孩子,在这个不断被比较,充满竞争的氛围里,她或许是被迫或许是本能的有种力争上游的向往。

但是我们成年人都知道,有很多事,即便付出很多努力也未必能得到想要的结果。可是对孩子来说,一旦出现这种结果,孩子就会觉得挫败,进而可能会放弃前期的努力。所以我一直跟女儿说,不是一定要做个完美的孩子,事事都做得好,样样都的第一。接受失败,也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是件挺美好的事儿。但是不要事情还没做就放弃努力。

做一个不完美的天使

我的女儿是个内心敏感的孩子,在这个不断被比较,充满竞争的氛围里,她或许是被迫或许是本能的有种力争上游的向往。

但是我们成年人都知道,有很多事,即便付出很多努力也未必能得到想要的结果。可是对孩子来说,一旦出现这种结果,孩子就会觉得挫败,进而可能会放弃前期的努力。所以我一直跟女儿说,不是一定要做个完美的孩子,事事都做得好,样样都的第一。接受失败,也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是件挺美好的事儿。但是不要事情还没做就放弃努力。

我经常用跳绳这件事来跟她做分析。最开始她完全没有掌握跳绳的技巧,只能一个一个很缓慢的跳,简直就是正常跳绳的分解动作。她也一度觉得很挫败,我调整了各种方法,不打击,但是也不过分夸奖每一次小进步,终于有一天她把动作连贯了,慢慢熟悉之后终于有了一定的速度。可是至今她跟那些这方面很出色的孩子还是有一定的距离。从这件事她明白,一件自己从来不会的事是怎么学会,怎么越做越好的,就是要尝试对的方法但是也不过分夸奖每一次小进步,终于有一天她把动作连贯了,慢慢熟悉之后终于有了一定的速度。可是至今她跟那些这方面很出色的孩子还是有一定的距离。从这件事她明白,一件自己从来不会的事是怎么学会,怎么越做越好的,就是要尝试对的方法,并且坚持不懈。但是即便如此,也未必就能达到最高的标准。这个时候我们要学会接受不完美,不要因此而否定之前的努力。如果没有之前的努力,那就不会有从十到一百的突破了。

学会爱与被爱

我的女儿是个很善良的孩子,我相信所有的孩子都是。但是如何表达爱,如何承受爱,是个很深的学问。

“小花猫照镜子”这个故事孩子们都读过,寓意是你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别人,别人就会用什么样的态度对你。可是,这个定律在家庭里是完全不同的。整个家庭的成年人都会用一种近乎无私的爱来爱护孩子。所以孩子往往在家里会很骄纵,尤其对祖辈,有时会表现的相当任性,甚至于到无理取闹的地步。

我的女儿在幼儿时也有这种迹象,所以我反复的跟她说,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非常爱你,请你也要爱我们。爱你,所以对你温柔的讲话;爱你,所以会贴心的照顾你;爱你,所以会把你爱吃的,喜欢的东西都给你。那你怎么爱我们呢?难道就是大声的喊叫或者不礼貌的吵闹吗?你要让妈妈也用这种方式爱你吗?再亲密的人之间也要有最基本的礼仪规矩,不论年纪大小,都要遵守。孩子也许对更深刻的道理一时不能理解,但是她切身的感受是很直接的教育。

所以,学会爱,也学会被爱,娇而不纵,亲而不狂。当然,我跟我老公也尽量在家里做这方面的榜样。对父母亲近但是尊敬,注意礼貌。在家里从不用争吵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发泄情绪。

坚守底线,认真要求

我也是个希望女儿能优秀的妈妈,所以我除了在生活上对她有一些要求,在她学习方面也有一些底线。比如,上课的专注度,对课后作业的认真度,阅读思考的独立性等等。但是,这些底线,我在孩子开始上学的时候就跟她谈过,这一年多来,也反复谈过几次。表明我在这方面的态度底线。而且,根据孩子的学习进度和内容,提出明确的要求。但是,这些要求并不是我一厢情愿的好高骛远,而是跟孩子一起商量来确定的。这些要求让孩子很明确,达到要求的的奖,和未能达到要求的罚也都要明确。一旦确定要求和底线,就不会退让。

不过,我一直觉得不要要求孩子各方面都很完美,求全责备,也是很累的事。孩子觉得太累,可能会出现厌学情绪,毕竟小学还是一生学习的起步阶段,还有漫长的学习生涯等着她去努力,不必要一上来就透支所有对学习的热情。家长觉得太累,就会情绪焦躁,不能很好地控制脾气,形成恶性循环。风物长宜放眼量,不用太纠结于太小的一点成绩好坏。

尊重孩子,温暖陪伴

孩子一天天长大,会更有独立性,更有自己的思想,这是一件很好的事儿,说明孩子在成长。所以,我慢慢学着尊重孩子,不把她当成一块橡皮泥,想怎么捏就怎么捏。而是鼓励她更多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当然,有些想法是幼稚的,不成熟的,不可行的。但是可以讨论为什么不可行,为什么爸爸妈妈的方案更好。

一直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家长对孩子的陪伴也是最温情的深爱。尽量在孩子低年级的时候多陪伴她,一来是让孩子更有安全感,二来也能随时观察孩子的学习游戏状态。不过,陪伴学习的时候尽量不去打扰她的专注。但是生活上的事我反而更鼓励她独立完成。跟孩子多交谈,不去轻易评判她的想法的对错,孩子肯跟家长说心里话我觉得是亲子关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我的女儿在慢慢长大,其实我何尝不是在跟她一起成长呢。也许我和她相伴并不是和一只小蜗牛在散步,而是两棵一起成长的树,现在,大树会为小树遮风挡雨,但是那是为了让小树有朝一日也能长成不惧风雨的大树。

贾若函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