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和很多父母一样,我也看了很多“鸡汤文”,里面一片和谐,欣欣向荣的景象是我向往的。面对熊孩子的各种问题,说不抓狂都是假的,我也只能不断调整策略,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其实每个孩子的性格情况都不一样,这套法则用在他身上可以,用在别人身上可能收效甚微。我只能把针对我家孩子的几个个人认为还不错的方法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培养孩子良好的时间观念
经常听一些前辈父母说起孩子做事拖拖拉拉,没有时间观念,导致作业经常做到很晚。所以在幼儿园时期,我就开始有的放矢的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初期的时候,我对他看电视、玩游戏等项目规定时间,并让他自己看钟表,对时间有一个大概的概念。等到上大班的时候,除了每天定点的弹琴任务以外,幼儿园老师也会布置少量的任务,我会要求他在20:00之前把所有的任务完成,如果完不成,那就不允许再做了,第二天上学自己和老师解释,让他明白自己拖拉的后果。当然,事先我会针对这个情况和老师进行沟通,得到老师的配合。因为本身我家孩子是属于自尊心比较强的孩子,受过老师几次批评后,他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了,于是这个好习惯一直延续到现在的小学阶段。
二、培养孩子自己学习的能力
现在的父母对于孩子的学习管的太多,让孩子成了一个“拄拐棍”行走的人。妈妈把什么事都给计划好了,孩子也就不用操心了,妈妈说这一个小时应该学英语,那孩子就学英语,妈妈说该学数学了,那孩子就学数学好了, 妈妈说考试复习应该复习这些,那孩子就复习那些,孩子会失去一种自我管理学习时间、学习任务的机会。一年级的时候我也曾经历了那样一段时间,后来慢慢发现这样不行,因为孩子总要自己学会学习,妈妈不可能一直帮助他规划下去。于是我就慢慢调整方法,教他根据难易程度自己合理安排做作业的顺序,慢慢引导他自己复习功课。比如语文单元默写,其实前期他都默过,只是个别复杂的词语他写不出来,我就叫他自己把不会的勾出来,重点自己多默几遍,其实对他来说他也很乐意这样,因为这样总比妈妈帮他从头到尾默一遍节省时间。当然孩子可能一时学习会退步,但也不要失去对孩子的信心,更不要去焦虑和指责,而是鼓励孩子:没关系的,这只是一时的变化而已,爸爸妈妈相信你慢慢能适应自己走的状态。真正地给孩子信心,真正地从内心相信孩子能行。
三、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
责任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精神和品格。家长要学会放手,让孩子负责自己的事情。幼儿园时我们曾经因为某样东西没有带,老师批评了他,于是回来后对我们大发脾气,觉得是大人没有帮他整理好,都是大人的责任。所以一年级开始,我就要求他自己整理书包,每天晚上睡觉之前检查好书包,确认好该带的东西,并告诉他如果爸爸妈妈帮你整理是出于好意,但这不是爸爸妈妈的责任,这是他的责任。包括学校记录的回家作业,如果他自己没记好,除非有特殊情况,否则我不会去帮他问其他家长有什么作业,因为这也是他作为一个学生的基本责任。
四、做好孩子的优秀榜样
都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家庭是孩子最基本的生活和教育单位,父母是这个教育单位里的老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有可能成为孩子的效仿源。因此,父母要特别重视榜样对孩子的巨大影响作用,时时处处为孩子树立榜样。比如,孩子做作业的时候,大人不要老是看电视、玩手机影响孩子。将心比心,孩子在学习,你在玩,还要管着他不让他玩,你觉得他的心态会平衡吗?善良可以造就善良,光明可以造就光明,友爱可以造就友爱。父母在日常人际交往中,要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引导孩子做一个有爱心,乐于帮助别人,善于发现别人优点的人。
五、奖励比惩罚更有效
孩子因为自制力差经常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此时,父母去惩罚他们恐怕不是明智之举。事实上,在孩子的教育中,奖励往往比惩罚更有效!我曾经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如果你改不掉什么什么习惯的话,你就什么什么不能做,什么什么不能玩!”结果换来的只能是一顿哭闹。而现在,我家像学校那样实行奖励机制,根据表现情况奖励不同的奖励章的数量,而不同数量的奖励章可以换取他喜欢的玩具、玩游戏的时间等。例如:幼儿园大班有段时间他喜欢咬手指甲,各种惩罚措施都试过,什么涂芥末、不准看电视、不准玩游戏等等,结果还是改不掉。最后和他说:“每天幼儿园回来妈妈会检查手指甲,如果没有咬就奖励1个章。”经过几个星期后,这个坏习惯在不知不觉间就改掉了。可见,奖励的力量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同样的道理,正确的奖励教育方式用在孩子的学习上,其效果也是非常神奇的。
曾经听到一位儿童心理专家说:“我一想到当父母不要考试就觉得好恐怖。”咋一听觉得有点言过其实,但回过头来想,教育孩子真的是一门学问。我觉得我是在和孩子共同成长,他一天一天在长大,我们一天一天在学着做家长,她的每一天成长都会给我们带来新的课题,但相信和成人之间的交往一样,沟通是最重要的,鼓励和信任是走近孩子心声的重要桥梁。每个孩子都有缺点,但每个孩子也有他独特的个性,我们要懂得欣赏他们最可爱的一面!共勉吧!
二(4)班 谭皓佶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