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从女儿赵佳禾出生的时候开始,我就有了一个新的角色叫“绘本狂人”,这些年里到底买过多少绘本、读过多少绘本,我自己都数不清楚。在浩如烟海的绘本中,有一本小小的书,我坚定地认为这是作者有私心,想藉此作为礼物,送给每一个为孩子读绘本的妈妈。
这本书叫《有一天》,里面的文字只寥寥几句,但每每读来,难免泪湿眼眶。“曾经,你的小手紧抓着我,一同穿越都市的车水马龙。”“有一天,你会独自走进一座苍郁的森林。初见新奇,眼中满是光彩。”“有一天,你会站在风中浅唱,期盼风儿把你的心声带向远方。”“有一天,我会倚在门边,望着你向我挥手道别,消失在我眼前。”
这就是我所理解的爱与教育,用我全部的努力,去换取你带着勇气与智慧,终于可以独自前行的那一天。
初篇:什么是无条件的爱?
从成为母亲的那一刻开始,我就知道,我们的社会缺少了一所很重要的学校,叫父母学校。没有这样一所学校,更没有这所学校颁发的毕业证书。于是,和其他妈妈一样,我带着惶恐的心,只好硬着头皮“边学边做”了。幸运的是,现在的社会信息发达,资源丰富,我买了很多关于家庭教育的书,也上了不少亲子关系的课程,终于对“无条件的爱”有了更加丰富的认识。
无条件的爱意味着有质量的陪伴。人们常说学习要“眼到、手到、心到”,其实对孩子的陪伴也是一样,质量比时间更重要。从孩子很小的时候,我就要求自己,每天至少要有二十分钟到半小时的时间,是全心全意陪着孩子的,比如一起读绘本、一起唱歌跳舞、一起玩过家家……
与孩子之间的亲密感,似乎就在这种全心全意的陪伴状态中,慢慢、慢慢地发展出来了。我想,好的亲子关系,是孩子一生安全感的基石,是未来陪伴她度过青春期的港湾,也是她有一天需要独自前行的底气。
无条件的爱意味着“对事不对人”。对孩子的爱是无条件的,但对孩子的行为则是有条件的,当孩子出现偏差行为,比如伤害他人、伤害环境时,我会很清晰地告诉她,“你这样的行为是不对的。”同时也会用清晰的表达让她明白,“妈妈永远爱你。且原因只有一个,你是我的女儿。”
无条件的爱意味着“百分之百”。对女儿来说,童年期间最大的挑战之一在于,家里有了小弟弟。当二宝尚在妈妈的肚子里时,女儿的抵触情绪就比较大,仿佛原来一人独享的爱被分去了一大半。
自古以来,中国许多家庭中一贯有“宠老幺”的这种传统,但我学习了许多现代家庭教育理念后,明白了一点,“正因为老大是家中的第一个孩子,反而要为她做更多。”
因此,当女儿为此哭闹或伤心时,我总是尽力给予她理解,并且尽可能花一些时间单独陪伴她。同时,不断地用坚定的语气让她明白,妈妈的爱不是苹果,分了一半就少了一半,妈妈的爱像天空,就算多了一个孩子,依然是“百分之百”。
无条件的爱意味着“爱的传递”。每当她为家人或弟弟做了一点事情,我就使劲地肯定她。因此,女儿还在读幼儿园的时候,她同学的妈妈就常跟我讲,羡慕我有一个会体谅朋友、帮助朋友的女儿。如今,尽管她才刚刚上小学,但每次和家人一起爬楼梯,她都会默默地在后面推奶奶,晚上只要有空,她就很乐意讲绘本故事给弟弟听。
我想,尽力帮助孩子,和她一起去化解那些难题,把每个挑战转化成学习、成长的机会,这就是我所理解的“无条件的爱”。
中篇:规则比自由更重要。
孟子曰:“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句话同样适用于育儿。在我看来,如果没有规则,那爱就变了味,成了溺爱,这种自由不但无法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反而会带来伤害。
如何用适当的方式为孩子建立规则?这也是我一直在学习的功课。
在家庭中、学校里、社会上都有一定的规则需要去遵循,例如,在餐厅吃饭的时候,不可以大声喧哗或跑动,从而影响到其他客人,如果这个时候为了“让孩子释放天性”,那就有问题了。
而学校也是一样,那么孩子如果在学校遇到不开心的事情,在倾听孩子之后,我会尽量去帮助她了解到,不管你自己是否愿意,首先必须尊重学校的规则。
规则的树立是可以慢慢帮助孩子去建立界限的。家庭中也有规则,比如说,在家里,女儿和弟弟之间是有界限的,有一些玩具,是每个人都可以玩的,有一些用品,是属于个人的,比如弟弟如果动了姐姐的课本练习册,我会批评弟弟,但如果姐姐因为生气要扔弟弟的小汽车,我也会告诉她,你没有权利这样做。
如何在树立规则时用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呢?用现在流行的一句话,就是“温和而坚定”,这五个字说来容易做来难,非常考验妈妈的智慧、耐心与定力。
如果妈妈本身是情绪化、焦虑的人,又如何能以“温柔且坚定”的态度来对待“熊孩子”呢?对此,我一直在努力地自我成长、自我完善,让自己变得更好,才可能以一颗包容、有力的心来面对孩子。
人无完人,做不到的时候怎么办?我也经常因为太累、太生气而对孩子说出一些“负面的话”,比如最经典的:“如果你再这样,我就……”因此,每当我觉察到自己在说气话时,我会向孩子道歉,告诉她,“对不起,妈妈刚才自己没有控制好情绪,说了气话。”
我和孩子之间有一句“暗号”,“对不起,请原谅我,谢谢你,我爱你。”我们几乎每天都会互相说一遍,就像说晚安那样自然。我从不要求自己成为一个完美的妈妈,但至少,我可以成为一个诚意十足的妈妈。
下篇:为孩子增添“弹性”
平日,我常和孩子的爸爸交流“育儿话题”,爸爸在我的影响下,越来越多地参与到育儿生活中,给孩子带来了不可替代的精神营养。
父爱的影响,会给孩子的生命带来很大的弹性。孩子在母亲那里获得爱与安全感,在父亲那里获得自信与价值感。如何让爸爸更多地参与到育儿中来,给予孩子更多的肯定与认同呢?
我的做法是,尽可能地去肯定、认同孩子的爸爸,对他的每一份付出都用正向的语言表达爱与感谢,爸爸得到了精神上的滋养和支持,就有机会将这份肯定传递给孩子。“妈妈的一百句夸奖抵不上父亲的一句肯定”,爸爸是山、是海,让孩子有力量去乘风破浪。
另外,在孩子的性格方面,我也努力地为她增添弹性。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性,有的天生热情,有的天性腼腆,就像梨子、桃子、苹果有各自不同的属性一样。
我女儿是一个性格比较腼腆安静的孩子,特别喜欢做绘画、手工、读书这类安静的事情,我在支持她的爱好的同时,有意为她增加弹性。比如带她参加舞蹈表演、鼓励她在幼儿园讲故事、带她在旅行中和不同的人接触。
我想,孩子如果能够在发挥自己优点的同时,其他方面也有机会得到锻炼与发展,那么未来在成为社会人的过程中,孩子会更好地适应与过渡。毕竟,没有人生活在真空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一样,同样是在为未来的社会培养人。
结语:
我和孩子爸爸常常会讨论,我们希望孩子长大后成为什么样的人?对于“80后”的我们来说,小时候物质生活相对是匮乏的,因此,我们这一代人努力与奋斗的一个大目标,是让自己和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但是,对这一代孩子来说,他们成长在物质条件如此充裕的环境中,那么他们的未来,一定会奔着“精神”需求,去思考“我是谁”、“我到底要如何生活”这类更深入的命题。
而父母的任务,不是去期冀着孩子成为自己想象中的那颗桃树或梨树,而只是为他们准备阳光、土壤、养分,让孩子像大树那样,向大地扎根、向天空伸展。
父母的爱永远不会随时间流逝而变淡,只是在孩子不同的阶段,爱的表达方式会一直在变,从最初亲密的陪伴,到长大后得体的退出。我想对孩子说,“我会一直在这里,而你只管往前行”。
一(4)班
赵佳禾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