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今年快10周岁了。因为工作关系,我个人陪伴她的时间很少。小时候,主要靠岳母带。上学了,她妈妈关心得多。女儿能有目前的学习力,主要跟她俩有关,而我只是在某些时段给予辅导。俗话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现在学校抓得很紧,课程安排合理,教学内容饱满,学习形式丰富,孩子们在老师们的精心呵护下,可以说是“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我理解,现在的“父”,不单单是父亲或父母,应该是家庭集体行为,共同参与孩子的教育引导,助力孩子成长。其实,当下的父母和家庭大多都是这么带的,付出得越多,经验也越多,孩子也更优秀。今天,应老师的邀请,梳理平时的一些做法,在这里用五个关键词与大家分享,权当是抛砖引玉了。
第一:讲“规矩”。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从小,岳母就给她树规矩,教她要懂礼貌、讲诚信,要用爱心关爱他人,不随便拿别人东西。幼儿园的时候,因为她月份比较大,动手能力和自主能力较强,经常给同班的弟弟妹妹穿衣、穿鞋、喂饭,俨然就是个“姐姐范”。她的爱心为她赢得了小朋友们的认可,创造了一个充满友爱的学习环境。我们还教她少吃零食、少看电视。直到现在,每次到超市,她从不主动提出要买零食;回到家,也不会私自看电视,这对她集中注意力关注学习非常有帮助。当然,在她表现好的时候,我们会主动用看电视、吃美食来奖赏她,让她感受到“讲规矩”的好处。
第二:立“小目标”。
每个孩子都有梦想和志向。因为孩子的兴趣点和关注点转换快,所以梦想和志向也经常随之变化。比如,她说长大后一会要当老师、警察、艺术家,有时又变成了时装设计师、法官等等。每当她说梦想的时候,我们都会心一笑,给予肯定和鼓励,也会乘机教她:不管你长大后想干什么,不可能“一步登天、一口气吃成胖子”,功夫要下在现在,要学会坚持和吃苦,不能拈轻怕重,扎扎实实把每天的学习抓好。万达集团老总王健林的“小目标”走红网络,但其实就是一种工作方法、学习方法。于是,我们与她一起确立“学期目标、月计划、周任务”,进而细化到每天,力争做到一步一个脚印、一天一点进步。
第三:多“陪伴”。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长的陪伴。有一句歌词,“如果你爱我,就多陪陪我”,写出了孩子的心声。当然,陪伴是相互的。陪孩子长大的过程,也是我们作为父母自我成长的过程。家长的陪伴能给孩子带来安全感,让她感觉踏实和幸福,孩子的陪伴能给我们带来快乐和希望。由此,我们基本每个暑假都要陪孩子出去旅游,饱览祖国大好河山;每个学期都会就近带她去公园、游乐场、剧院、电影院游玩放松。当然,每天陪伴做作业也必不可少。一般我们只是监督提醒,当遇到难题时,也会给一些提示,从不“包办”。因为学习是靠孩子自己完成的,考场也需要她独立面对的,所以,平时作业必须尽量让她自己完成,思考的过程、方法的运用能让她对知识点掌握得更好。
第四:多“鼓励”。
俗话说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言一声暑天寒。”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喜欢受到表扬和鼓励,尤其是孩子,鼓励孩子会使他们更加健康发展,而批评打击的一句话,会让孩子变得畏缩犹疑。 作为家长,首先要看到孩子的进步,让孩子也看到自身不断增长的智慧和力量。当然,孩子表现好时鼓励来得容易些,其实当孩子考砸了、失败了更希望得到鼓励, 而不是指责。父母满意信任的目光,亲切喜悦的笑脸,会给孩子带来力量。而过多的批评,会使孩子自尊心受挫,信心动摇。有几次,她考试成绩不理想,或是课堂作业老犯错误,我们先不去责备她,而是与她共同分析原因,改正错题,在这个过程中帮她找回信心,最终她也认识到自己的小毛病在哪里,写在便签纸上贴在书桌上,时刻提醒自己,避免以后犯同样的毛病。
第五:多“阅读”。
阅读能让孩子了解世界、了解历史,能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还能让孩子静下心来,真是好处多多。一个从阅读中经历了丰富的社会生活,倾听了众多智慧语言,分享了无数思考成果的孩子,他的思想会更成熟, 境界会更美好,会有自己独立见解 。孩子从阅读中获得的,不仅是心灵的滋养,也是心理上的力量。从小,我们支持她阅读,把阅读作为基本的学习方法。给她订报刊、买书、借书,童话、历史、科学等等,只要她感兴趣,都给她买,她也都爱不释手。现在,只要一有时间,她就拿起书来看,有些书已经是翻了又翻,她也乐在其中。我相信,不管她对书中的故事和知识能理解多少、吸收多少,但这种积累和涉猎,于她的成长必然有益。
其实,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每个家庭的教育方法也必然不同。当然,每个孩子不会十全十美,我们的也不例外。希望能在学校和老师的共同努力下,也能汲取大家的好经验,共同抓好孩子的教育,让每个孩子都成为优秀的孩子、快乐的孩子。
三(1)中队 陈吴涵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