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是男孩,跟所有男孩一样,他活泼、好动,甚至不怎么爱学习。一二年级时,我曾经为他不能专心学习而责骂他,甚至对他大打出手,他大哭大闹,眼神里充满了敌视。当时的我,除了震惊,更多的是失望和委屈。我不明白一向乖巧懂事的他,怎么会变得如此暴戾、不可理喻。曾有一个同事对我说:”任何事情都可以补救,只有亲子关系,一旦毁了,就真的毁了。”这句话,对我触动很大,可能是我急于求成,并把自己所有的焦虑全部聚焦在他身上,于是,我不再“逼”他,我和他爸放低了要求,不参加任何补习班。在我们陪读下,他晃晃悠悠地度过了一、二年级。现在,他已经会独立写作业了并拒绝家长陪伴。由此我感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要站在孩子的高度看问题,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是何等重要。
孩子没有上补习班,可在三年级时学习成绩有了明显进步,尤其是语文成绩提高了。这一切,都得益于他喜欢阅读。其实,在培养阅读习惯时,也并非一帆风顺。在小时候,与其说是他读,不如说是他听。我从绘本念到小说,我念得口干舌燥,他听得津津有味。我心想,这小子怎么还没上道呢。说也奇怪,到了三年级时,他突然自己选书阅读了。通过阅读,他变得自信,幽默,表达能力也提高了。
五年来,我感受最深的在教育上要始终和老师站在一条线上。没有必要把自己的观点灌输给孩子,没有必要背后评论老师,否则孩子将无所适从或对老师不敬,而这恰恰是对孩子成长不利的。记得孩子做中队委员时,有一阵子经常为管不好班级而受批。回到家,他总是觉得自己受委屈了,希望我能同情他、庇护他。可我却对他说:”前几年,静安区发生火灾,火不是区长放的,但他受牵连。当你在享受中队委员的荣誉时,可曾想到肩负的责任?老师不会每次冤枉你的。”其实,我心里很明白,老师是在培养他的责任心。经过几次开导,老师对我说,这学期他进步了,我很欣慰。最近,我还发现,他会主动帮我提重物,提醒我车有没有锁好。
或许,对未来的不可预知性让我无法理直气壮地告诉别人该怎样培养孩子。但我感到有一点是明确的,先做人,后做学问。我想给到孩子的是:1健康的身体2良好的心理素质3永远自我驱动的学习和再学习能力。或许拥有了这些,才能以不变应万变。要做到以上3点,知易行难,我们将不懈努力!
五 (8)班任正钦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