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跟着老师的节奏

好孩子的标准: 专注力+理解力+表达能力

1. 专注力非常重要,特别是上课40分钟,孩子能专心听课,甚至视线不离开老师的一举一动,按照老师的要求,互动。

2. 理解力也很重要,孩子能把老师的话听进去,100%的理解清楚(不能全部理解,至少能理解主要意思,因为听不懂的,应该可以举手问老师的)。当然,不同的小朋友,对不同的方面,理解力可能有点差别,有的思路清晰,一点就透,有的可能需要引导,才能理解。

3. 还有就是表达能力,孩子在课堂上所学的,回家后,能够把老师所讲的内容说清楚(哆哆嗦嗦地,也没关系),甚至能够模仿老师的动作和神态(模仿力)。

 

具备以上这三条,通过老师们的训练和培养,形成习惯,孩子的学习成绩应该不会差。

当然孩子的品格更重要,一般的孩子都是以自我为中心,性子很急,爱玩,这些都正常。但有些方面很重要,比如诚信,不说谎话;善良,有同情心,乐意帮助别人。

原则:老师是教育孩子的专家!

1. 不管爸爸还是妈妈,也不管从事什么工作,在孩子的教育培养方面,老师永远是专家,不同老师的教学经验,可能有差别,但远远大于家长对教育的认知。

2. 家长自认为对自己的孩子很了解,也道听途说许多励志的案例,甚至花了很多时间思考„„其实这些不一定适合你的孩子,只说明你的心是好的,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有所作为。

 

我的做法:让孩子跟上老师的节奏,享受她的小学生活!

1. 充分认知自己孩子的特点(千万不要说,你已经把你的孩子看透了!!),有些方面,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可以一起讨论,得出孩子的强项和弱项。

2. 每天晚上,找机会和孩子聊天,让孩子说说当天学校的情况,比如:有没有老师表扬?为什么表扬?多少人表扬?今天得了几颗“希望之星”、“勤劳之星”?今天有谁被老师批评了? 为什么批评?特别注意:

1) 表现好的,要鼓励,目标是让孩子保持。鼓励方法很多种,不要只是吃喝玩。

2) 表现不好的,要问清楚原因(其实家长应该知道原因的 !),但还是让孩子自己说出来,并和孩子一起探讨改进的方法(对于顽皮的孩子,如果不愿意或者不耐烦,可以适当借助老师的威望,比如马上给老师发微信等),最好让孩子自己说,家长只是配合,明确后,还要让孩子重述一遍,记在心里。

3) 有时候,让孩子说说其他好玩的事情,比如有几个好朋友,好朋友的表现、特点等。

3. 可逐步让孩子学会自己承担责任,灌输“你自己要对你自己的事情负责任”。比如:

1) 每天的作业,你自己要记住,不能忘掉。

2) 每天晚上,最好做完作业才玩,否则时间玩掉了,来不及做的。

3) 每天的书包,临睡前(早上来不及的)要整理好,不能漏掉东西。

4) 老师安排的任何事情,是你的事情,你自己主导做,爸爸妈妈只能是帮忙。

4. 举两个例子:

1) 自己背书包:

刚开学时,我送芳芳到学校,出门前,我让她自己背书包。

她说:“人家都是家长背书包的”。

我说:“你应该自己背书包,因为你去学本领,如果家长背书包,就变成家长学本领了?”

结果,她毫不犹豫地背起书包!到了电梯里,正好看见两个小朋友(一个绿领巾,一个红领巾)都是家长拿着书包,芳芳朝我笑笑,我马上对着芳芳竖起大拇指,轻轻地说:“大哥哥大姐姐自己都不背书包,芳芳自己背书包,太厉害了!”

旁边孩子外婆的听见了,说:“主要是书包太重了!”

出了电梯,我再次鼓励:“芳芳刚上学就自己背书包,俞老师知道了一定会表扬的!”

„„

后来有一天早上,外婆看到书包太重,说:“今天书包有点重,让你爸爸给你背吧!”

芳芳马上摇头:“爸爸不会背的!”

我正好听见:马上问:“是爸爸学本领,还是芳芳学本领?”

好像没过几天,俞老师就在群里说要学生自己背书包,我把这个给芳芳看了,她高兴地说“我都已经自己背书包了!”

„„

现在她已经习惯,每天早上都是背好书包,催我出门,她是敲章员,要早点到。

2) “听力乐园”是自己的事情

 

俞老师安排在手机上听短文朗读,做题目,叫《听力乐园》。第一次和芳芳一起登录后,做到第二题时,声音放不出来,我就没有继续(可能是软件对苹果手机不够兼容),后来就忘了。

结果被俞老师点名。

晚上回家,还是不成功,也不能提交。我把俞老师信息转到外婆的手机,和芳芳一起做了一遍,她告诉我,可以放在外婆手机的收藏夹,以后方便找到(我还没有想到)。她加到收藏夹后,我马上再教她一遍,登录-帐号-密码,她试了一下。我告诉她:“每周三,俞老师会检查,你周二晚上提醒我,一定要记住!”

昨天早上送她上学路上,她就说,下午放学要做听力乐园。结果傍晚在外婆的手机上,登录进去,没找到题目,急了,打电话给我。后来问俞老师,才知道是周三才出题目。

现在她已经形成习惯、主动去做了。

结论:

1. 家长期望的完美品格的孩子是可遇不可求的 !教育本身的效果和功能也是很有限的!家长们的日常言行和启发引导,对孩子很重要。

2. 不要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更不要盲目地在外面补课,跟着老师的节奏走,应该不会错!

 

一(1)班 疏芳芳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