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罗宇宸小朋友的教育心得,我们还是蛮纠结的。说实话吧,觉得“家丑”还是不要外扬吧,心灵鸡汤满大街都是,营养好但不太实用,那些既聪明又自觉还很努力的都是“别人家的小孩”,不符合我们家的情况。说实在的,我们家的教育方式很多时候都是比较简单粗暴,感觉没有什么特别的心得体会,更谈不上是可以拿出来供大家分享借鉴,只有在实践过程中得到的一些感悟与大家交流。
作为80后的父母,这个时代对于我们这一代人而言是比较特殊的,
当我们读小学的时候,大学不要钱;
当我们读大学的时候,小学不要钱;
当我们还没能工作的时候,工作是分配的;
当我们不需要买房的时候,十几万可以买一整套房子;
当我们要买房的时候,十几万只能买一平米……
所以我们这一代人难免有些焦虑,也许正是这种焦虑使我们对下一代的未来有了更大的担忧,而这种担忧使我们更加关心下一代的学习情况,不管平时工作多忙,一定会挤出时间来关心孩子学习,希望她在学习上不要掉队,将来能够考上理想的学校…… 但这种关心和爱有时候会出现“由爱生恨”的情况,比如碰到屡错屡教、屡教屡错、又或是知错不改、在错误面前“无所畏惧,心不在焉”的姿态,这时候,作为父母内心也许会出现“千万匹马奔腾而过”,完全忘记她还是亲生的,完全忘记她曾经是一笑倾全家、集千宠万宠于一身的小宝贝,不管怎样,把所有的新的旧的大的小的不满和愤怒,一股脑的发泄出来……这种情形,老实说在我们家是出现过好多次的,结局当然可想而知,父母一定是“胜利”一方,孩子以泪洗面,发誓一定会改过自新,重新做人。
几次过后,我们惊讶的发现,问题根本没有改变,但小孩的心理抗击打能力和创伤自愈能力开始变强,一开始批评后还会自我反省一两天,后来这个有效期越来越短,甚至到后来的所谓“洗心革面”像是在演戏,毫无真正的改变。作为家长我们开始反省真正的问题所在,怎样才是有效的教育和沟通方式。我的体会是:大人还是要给予孩子更大的包容,不要太着急,不能以大人的行为标准和知识水平来衡量小孩的表现,可以允许她犯错,一次两次甚至三次,但要求她能逐渐重视起来,作为家长,不需要直接提供解决方案或者行为要求,而是试探性的询问小孩的意见,有什么办法避免类似问题再出现,如果没有,作为家长提供一些参考方法,比如,错别字采用“错题本”,多读几遍题目防止看错题目,验算验证计算错误等等,并询问小孩的意见,把她当成一个“大小孩”来对待。一种平等的沟通方式非常重要,当然,这也是我们一直在努力的方向。
对于课程的学习,兴趣是最重要的,而兴趣往往来自于自信,越容易搞明白的事情,越喜欢做,越有兴趣,也会更有成就感。这一点,我觉得闸实的老师做的很好,课堂发言往往都会“雨露均沾”,鼓励一些不经常发言的小孩多回答问题。对于家长而言,大道理都明白,但有时候太着急,认为小孩根本没什么兴趣,做啥啥不行,语文不好,数学也不行,英文也一般,但除了学习,其它都有兴趣,一说到学习就开始各种事情,各种不配合,一会儿肚子饿,一会儿上厕所。这种情况,我们是切身经历的,一直到现在,没有特别好的办法,作为家长,我的体会是,要给小孩更大的包容和鼓励,允许她学习一般,但要求有用心,一点一点在进步;给小孩更长的成长时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曲线,有些问题没有开窍,那可能都是暂时的;给小孩更多的尊严,不要轻易和其它小朋友的优点比较,来数落自己小孩的缺点;给小孩更多的关爱,除了学习以外,平时多聊聊校园生活,同学趣事等等。让小孩按照自己的轨迹慢慢的成长,逐渐发现自己的擅长,做最好的自己,热爱学习,并享受成长的点点滴滴。
当然,大多数小孩都是有惰性的,自我约束的能力不强,我们也不例外,回家作业可以迅速做完,但正确率都不高,题目也不看清楚,一有时间就会玩玩游戏,刷微信,看电视,其实这是人之常情,只是一个“度”的问题,需要大人的监督,对于使用IPAD,我们是用专门软件监控,微信和游戏只能在规定的时间玩。所以,一切都在 ”掌控”之中,新时代所带来的问题,只能用新时代的工具来解决。另外一个方法就是,让她没有太多的业余时间,比如上一些感兴趣的网课或者兴趣班,闲着总归不太好,适当的“拔苗”还是可以“助长”的。
最后,要重视小孩的运动,营养现在都不缺了,经常跑跑步,游游泳或者其他形式运动,有助于孩子性格和毅力的培养,当然也不容易长胖,这个对女生格外重要。
要让孩子感受到管教背后是“爱”,而非冷漠、孤立、报复,或是以“爱”为名但出发点却是逞大人一己之私欲的假爱,更多地了解孩子的需求和感受,让教育和爱并行。
五(5)班 罗宇宸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