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是孩子一生学习的起始阶段,对养成学习习惯、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会克服学习困难、学会主动学习尤为重要。不同的小朋友性格也不一样,也要因材施教的教育。家家有本育儿经,我就结合女儿的特点,谈一些育儿的心得体会。主要有四点:
1、 要多陪伴。小学的开始阶段,小朋友的注意力比较难长时间集中,碰到困难也容易放弃,学习中也容易转移注意力。多陪伴是很重要的,可以帮助她形成比较长时间的坚持学习的习惯,可以监督完成家庭作业后再进行课外阅读或则活动。在陪伴的过程中,小朋友比较容易高质量的完成学习任务,家长既能了解学习中的困难,也能即时纠正学习过程中的不良学习习惯,如坐姿等。
2、 要重视品德教育。德行是人一生的名片,要把品德教育放到比知识教育更重要的层面。家长平时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孩子的身上有父母的影子,不仅仅有遗传的因素,还有父母言行举止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要特别注意以身作则,在日常小事中就灌输好的思想品德。见人先问好,接电话要有礼貌,要尊敬师长。家里垃圾要分类,街上不乱丢垃圾,要学会保护环境。带小朋友参与一些公益活动,培养爱心。
3、 要培养阅读的好习惯。养成每天定期定时阅读的好习惯,可以全家人参与阅读和分享,让阅读成为小朋友每天的固定节目,培养他终身学习的好习惯。阅读书籍不要带功利目的,主要是开阔视野,各种各样类型的书都可以读,难度可以循序渐进,从少儿读本到少儿版名著到原本。小朋友的能力总是能超出想象的,可以不断提高阅读难度。一旦习惯养成,她就会主动去选择书籍、爱上读书。
4、 鼓励为主,也不要迁就。一个孩子,其最可人之处不在于他的聪明活泼,而在于他的自信。自信有助于她勇敢地面对来自未来的一切挑战。培养自信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无形的过程。平时教育中要以鼓励为主,多表扬。激励和表扬的效果远胜斥责和打骂。但鼓励不是一味迁就,要设置一些底线,孩子突破底线时还是要严格教育,不能一味迁就。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的努力。最后,我也要代表家长们感谢老师们的辛勤付出。
五(八)班 杨佳玥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