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9月份开始,我们的孩子陈祎步入了三年级。很多人说,三年级是小学学段的一个转折点。在此之前,孩子们还处于幼小过渡阶段,逐步开始适应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集中学习生活;从此之后,他们将正式面对繁重的学业,正式开启富有规律和挑战的学生生涯。如何帮助他们迈好这一步?如何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与学校教育形成良性互动和有益补充?作为陈祎的爸爸妈妈,我们经过深思熟虑和几番商量后,觉得开展家庭式、小班化、有系统的文言文教育,将会是一个值得探索的尝试。
为什么?
我们之所以选择在家里开设文言文课堂,主要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考虑:
第一个考虑:传统文化教育在九年义务制学段教学中的比重正逐年增加。教育部新出台的全国统一语文教材,已经预示了一个方向,传统文化教育特别是传统经典教育将成为日后语文教育的重点之一。越早接触文言文,对于越好地培养孩子们的语感、积累有关语素、了解相关文化常识,都将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第二个考虑:传统文化教育在塑造孩子正常人格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传统文化中有不少内容至今仍然拥有着闪光的价值,这些价值蕴藏在“闻鸡起舞”、“守株待兔”、“揠苗助长”、“刻舟求剑”、“鹬蚌相争”等传诵不衰的故事中,将帮助孩子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树立良好的人生航标。
第三个考虑: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也拥有着重要意义。对于孩子们来讲,文言文是一个崭新而又比较陌生的领域,点对点、面对面、手把手的讲授,可能比较容易接受。就此而言,家庭教育就有着不可多得的优势。家长们的讲解和陪读不仅可以传道受业,更有利于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和巩固。
教什么?
白话文运动之前的文章,多可以归入“文言文”的范畴,从篇幅来说,有长有短;从内容来说,有深有浅;从接受度来说,有难有易。对于陈祎这样刚刚进入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讲,重要的就是先易后难、由浅入深、从短到长。我们初步打算将分成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入门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兴趣;主要目标是帮助孩子们自主运用工具书,对文言小短文进行语意上的疏通;讲授内容主要包括古代成语、神话、寓言、典故等各类文言小短文。这一阶段可能需要一至两年时间。
第二个阶段:登堂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培养语感;主要目标是帮助孩子们尽可能多地掌握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等语素,以及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句式结构等主要语法知识;讲授内容主要包括《古文观止》上的有关篇目。这一阶段可能需要两到三年时间。
第三个阶段:入室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目的是提升素养;主要目标是帮助孩子们通过文言文这一语言工具,尽可能多地接触传统典籍,从被动听讲到主动学习;讲授内容主要包括先秦各类经典文献及各类正史文献。这一阶段可能需要两到三年时间。
第四个阶段:自学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运用已经掌握的文言文工具,自己挑选有关文本进行学习和阅读。
怎么讲?
在家里教孩子们文言文,如何保证质量,如何体现成效?由于现在尚处于第一个阶段,主要是培养孩子们的兴趣,所以我们邀请了陈祎几位同班同学一起来家学习,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独成长不如众成长!主要考虑是通过五个步骤来实现:
第一个步骤:通读和进入。任何一篇文言文材料对于孩子们来说,都是全新的,即使他们之前可能接触过类似的故事,但整个语言环境还是相当陌生的,因此需要通过通读的方式,来帮助他们尽快进入阅读理解的层面。其一,让孩子们逐个圈出不认识的字或词,由其他小朋友进行补充,统一进行作答,扫除读音上的障碍。其二,安排孩子们逐个通读整篇材料,帮助他们进入语境,初步掌握材料行文的节奏。
第二个步骤:串讲和理解。对文义的理解是文言文阅读的基础。其一,训诂文字。对整篇文章逐字进行解释,对重点字词交代古义和今义的差异所在。在此基础上,运用“开火车”的方式,逐字过关。其二,解释句意。组织对象逐句进行翻译。在此基础上,运用“开火车”的方式,逐句过关。其三,理解文意。讲解材料告诉的道理,或是经验教训,帮助掌握整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其四,组织孩子们完成课堂书面作业,并运用“开火车”的方式,逐题进行讲解。
第三个步骤:挖掘和拓展。在通读和理解的基础上,针对材料中出现的部分语言现象和背景常识进行详细介绍,拓展孩子们的视野。其一,挑选材料中出现的一个“部首”进行重点讲解,并画图或举例说明。其二,挑选材料中出现的一个特殊语言现象(比如,通假字、“一字多义”、固定句型等)进行重点剖析,帮助对象举一反三。其三,挑选材料中出现的一个文化背景常识(比如,作者、作品等)进行重点介绍,帮助孩子们了解掌握。
第四个步骤:背诵和记忆。古人说,读书千遍,其义自见。所以背诵是培养孩子们文言文语感的一种有效方法。其一,让孩子们自己对照提供的材料默背,检查和考验他们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其二,让孩子们一句接一句地“开火车”背,提升他们对背诵的兴趣,增强他们之间的竞争感。其三,开展孩子们相互之间的“检查”背,即由一名孩子当众背诵,其他孩子进行评价,进一步丰富背诵的形式,加深孩子们对材料的掌握。
第五个步骤:巩固和提高。课程即将结束时,一般会安排三个课后问题。其一,根据每次课程讲授的“部首”,安排孩子们回家自行查阅新华字典,进行汉字积累。其二,根据课堂讲授的知识,安排孩子们回家后问父母一个问题,可以是字谜,也可以是拓展类的问题,还可以是科学普及类的问题等。通过考一考父母,进一步提升孩子们的参与感和成就感。其三,完成材料第四部分“练笔”的作业,字数不限,主要是让孩子们能够结合学习收获动动笔,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以上所谈的,有一些是我们的做法(也就是我们现在的尝试和探索),更多的是我们的想法(是我们和陈祎对未来的思考和设想)。但无论是做法还是想法,都有一个前提,就是需要我们和陈祎及孩子们之间形成有效的共识,我们会充分尊重孩子们的意愿;同时,无论是做法还是想法,都还有不少缺陷和不足,也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评、帮助和指正。
三(2)班陈祎学生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