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是大象无形的教育。让小学低年级同学养成一定的语文素养,私见应以学校教育为左桨,以家长辅助为右桨。
学校教育体系自然是语文教育的中心。从拼音写字,经过范文精读,到独自作文,以至形成自主独立的思想,以教材、教师构建的学校语文教学综合系统,永远是构建语文素养的主力军。即便家长贵为名校中文系硕、博,手中的右桨千万不要打着左桨。
且语文教学不限于语文课堂。比如数学老师讲授公式时用的是说明文;品德课大量用了议论文;甚至于英语,我们可以把它当作异国的语文。同样,学校时间之外,家长的辅助,或者说以身作则,更是胜于锦上添花。词语、表述方法当然与时俱进,但家长的日常会话,是否用了过多的,尚不知是否可经典流传的“网络新词”?叙述事情时,我们用的语言是否贴切、生动、丰满,还是一句“哇塞”不变应万变地打遍天下?能否摆脱网络查询,用自身所学指导小学生学业?这些问题看似稀疏平常,习惯于移动网络成年人,或只有通过多阅读正统书籍、多积累学识,让孩子们有直观的素养认识。
更进一层,家长若可以安排一些文化之旅,让孩子们认识艺术之美、感知文化之趣,对于小学生增强学习兴趣,或起着“走万里路指导破万卷书”的功效。全家登庐山,让孩子感受《望庐山瀑布》的山水文字,自然最好。冬日里雪后的彭越浦,也适合用来做为背诵“独钓寒江雪”的“诗画配”。对于小学生来说,美国黄石公园和大宁灵石公园都是乐而忘返的百草园。家长对“奢简由人”的文化之旅的细心安排,在“旅”中顺畅地导入文化内涵,可称得上厚积薄发的一次划桨。
自然之美之外的人文美,更可提炼小学生通过语文课、课外旅行获得的语文修养。经岁月洗涤、口口相传的歌辞,至圣先师的语录、诗仙诗圣们的韵文、古今大家的小说戏剧,接触这些文字的小学生或尚不能完全理解其字里行间的意义,但有如我们看到前人埋藏的宝藏,若非专家也分不清类别,而烁烁的珠宝总是人见人爱的。诵读、背诵,既可将这些宝藏收入囊中,同时也促进了对语文课的喜爱。
一家之言,抛砖引玉。
三(3)班 姜知安学生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