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刚刚上三年级,我们谈不上有多少教育经验。事实上,我们也常常反思,常常感到如履薄冰,常常和其他家长交流,相互学习,在“惊喜忧患”间慢慢成长。
我们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充分感受到言传不如身教,好的教育应该是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
妈妈把家里整理得整齐又干净,每周都去外婆家帮忙打扫卫生;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会把自己的玩具、学习用品整理好,每次去外婆家都会扫地。
我们不断地鼓励和培养孩子的自立和自理能力,不断地创造条件让孩子体验分享和帮助他人的快乐。我们从小就鼓励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能够接受他的各种不怎么样,做了总比不做好,相信孩子能够不断地改善,不断地进步。从最初的穿衣吃饭到现在的买菜洗碗,打扫卫生,垃圾分类,他学会了不少生活技能。上学期学校组织斗蛋大会,孩子先是把自己的鸡蛋借给其他同学,之后同学又借给他一个鹅蛋,帮助他在斗蛋大会上取得了胜利。他很开心,充分体会到了互相帮助的喜悦,我们就顺势鼓励他尽可能多去帮助别人,别人也会帮助你的。
从优秀的同学、伙伴身上也获益良多。有时候,我们会听他说甲同学会什么,乙同学的什么项目比我好,丁同学的这次考试成绩超过我了,我和他是“你追我赶”,我要向某学霸学习等等,我们会鼓励他,肯定这种良性竞争,有时候也会开导他,“你不可能在所有项目上都比别人好”,“只要努力就好,不要太在意最后的结果”。
当然,有成功的经验,也同样有失败的教训。我们知道阅读的重要性,但在上学前还是没有帮助他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他从来没有自己完整的读过一本不带图片的书。上小学后,是学校的“阅读存折”、“好书推荐”,教室里老师帮助建立的“图书角”,一点一点地让他养成了自主阅读的好习惯。孩子的成长,离不开众多老师、学校的辅导和帮助。
父母单独两人相处时,我们也常常互相提醒,要以身作则,不要乱发脾气,不要再练“七伤拳”,孩子是亲生的、亲生的、亲生的。因为只有改正了自己的错误,才能帮助改正孩子的缺点。反过来说,在帮助他改正错误的同时,我们的修养也在提升,这是为人父母何等的幸运。我们常常感慨:因为孩子,我们才能清楚地看到自身的缺点,才能突破自己的局限,看到自己成长的可能。
父母和孩子,很难单纯地说是我们教导了孩子,因为孩子也在反过来教导我们。这种相互成长非常亲密,让人眷恋。正如纪伯伦的诗,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诞生的孩子。从孩子身上,我们又看到了一个全新自己。没有什么,比教育好一个孩子更令人感到兴奋。成功的教育让孩子可以随着长大,心智越来越成熟,能脱离父母,自己建立社交,自己做决定并承担后果,自己体验生活。
孩子终将长大,如果从小就替他做决定,他就无法学会对自己的决定负责。我们更多的是要培养孩子自己做决定,而不是替他做决定。我们不准备帮助孩子走康庄大道,我们也不具备这个能力,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路让他自己选,在这之前让他不断尝试、学会自己走路。
终身学习,终身教育。我坚信,父母是教育最大的责任人,而好的教育应该是“陪伴孩子、唤醒孩子、共同成长”。
三(6) 高楷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