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生后,我开始思考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妈妈?各种育儿书籍、讲座学习及育儿话题的讨论,成了生活中的必备部分。我慢慢明确了想做孩子成长路上的同行者。
认识孩子,没有优缺点,只有特点。
任何一种性格都会像硬币一样有正反两面,像我家那个大家眼中“自觉好强”的孩子会为了在幼儿园被扣了5个代币导致排名下降而在深夜不能入睡。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一方面他的好强会更加上进努力,但也有了强大的自我压力。好强有助于他走向成功,过大的自我压力又让他很难有幸福感,多么微妙的关系。在对孩子性格特点有了认识后,我和爸爸也反省,日常中我们对孩子往往寄予上进的期望,言行中无意就强化了他好强的一面。然而,人生若不幸福又能算什么成功?我们也希望孩子能够学会自我解脱。
认同孩子,平等与尊重,才能更好沟通。
我们都知道亲子关系中,沟通很重要,却常常陷入“沟而不通”的窘境。只因我们常常忽略了应该把孩子看做独立的、人格平等的人,这个沟通的基本前提。做放得下架子的家长,愿意拿出时间俯下身子,从孩子的视角陪他玩,尊重孩子的意志,才能成为他的知心朋友,有效而融洽的交流。
欣赏孩子,相互做榜样,共同成长。
我们常说父母要做孩子的榜样,无形中认为孩子不如父母,他们需要向父母学习。然而,每个人都有闪光点,家长不妨拿孩子也做做自己的榜样。例如,有次,我看到孩子做得手工非常漂亮,问他能不能教教我。瞬间从孩子眼中看到散发出自信洋溢的光芒。正如法国雕塑家罗丹说“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从内心欣赏孩子,善于看到他的闪光点,言行中才能传递给孩子以鼓励和赞赏,让他内心充满阳光,自信心在此生根发芽逐渐长大。自信而强大的内心给成长带去更多的力量和蓬勃的朝气。
谢谢你,孩子!与你一路同行的时光中,我的内心和认知也在成长,人生变得更加完整。
一六班 丁浩铭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