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一年级入学已经一个多月了,在女儿不断适应小学全新生活的同时,作为家长的我也是在不断的摸索现代的教育方式。随着现代化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入优化、全方位的教育环境、充分互动的家校配合以及多元化的教育模式,将更好的帮助家长教育孩子。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相信每位家长都积累了不少经验,做好孩子的教育是我们共同的目的,在此我很荣幸与大家交流和分享下,我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重视品德教育
为人父母,首先要思考把孩子培养成怎样的人,要让孩子从小树立自己的理想,让孩子明白“先学做人,后成才”的道理。只有一个品行优良的人,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和喜爱,所以我们重视对孩子的品德教育,常把理想、信念和爱心作为主要教育目标。在日常生活中、在阅读教育中以及在身体力行中,都无时不刻的将品德教育贯穿在内,让孩子逐步树立起自己的道德品质观。
二、加强与孩子的沟通,认真倾听了解孩子的想法
沟通能力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本领,是进入社会后不可或缺的能力。我们非常关注与孩子的沟通,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让孩子阐述她在学校一天里发生的事情,有什么开心与不开心的事情,谈谈她自己的看法。通过与孩子的沟通,一来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二来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如何去解决遇到的问题。聆听孩子的想法,与孩子交流讨论更好的处理方法,以及正面的鼓励,都对培养孩子自信心和提升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三、引导孩子的学习兴趣
学习是一件艰苦的事,同时也是一件开心的事情,就看我们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有时孩子产生畏难情绪是正常的,任何人遇到困难都会有潜意识的害怕,如果此时家长再进行指责和批评,更会适得其反。因此,让孩子树立起自己的理想,设定自己的目标,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制定计划,学习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于是她会觉得务必学习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同时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尽量把学习应用到生活和游戏中,让她感到了很多的乐趣。例如:买东西计算价格、陌生场合的自我介绍、遇到问题时的自我思考等等。孩子的每一个小进步,每一个好的主意,我们都会表扬她。让她觉得很高兴,在学习中产生成就感。做得不够好的,学会一起来分析原因,哪里做的还不够好,相信下次会做得更好。尊重和引导孩子的想法,只有孩子有了信心,对学习有了兴趣,学习才会变得事半功倍。
四、用心配合学校,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校要求家长对孩子每一天的学习情况签字是很有道理的,这是家长了解和督促孩子的有效方式,学校老师与家长沟通的一个互动平台。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学校的安排、学习进展、孩子在校表现,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做得不好。因此我每日都会仔细翻阅孩子当天所学,检查她的作业完成情况,这让我能及时发现孩子所学知识的盲点,并给予纠正指导。同时也逐步培养她自己拾遗补缺的能力。与孩子分享老师的表扬,告诉她要再接再厉;与孩子一起分析表现不好的地方,告诉她为什么不好,以后该怎样做。按照学校的要求,配合学校的安排,做好家校互动,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五、良好的家庭氛围
当然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对孩子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家庭和睦能培养孩子开朗乐观的性格、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使孩子健康快乐成长。作为家长,要调整好心态,并清楚了解自己孩子的性格特点。面对孩子犯错,我们应当保持稳定的情绪,健康的情感,指导他更正错误,而不是一味地严厉批评。当然凡事也不能样样依着孩子,永远做孩子的保护伞,要让孩子逐步学会自立自强,学会自我思考。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以上是我在育儿方面的点滴体会,抛砖引玉,与大家共同探讨,共同进步。
一年级(8)班
陈钰 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