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眼,女儿已经在读五年级了,而对孩子的教育永远在路上,也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每天无时不刻都在处理着这些矛盾体,这里写下来大家一起探讨一下。
一、天性解放与规矩养成。可能较为主流的观点认为,小孩子需要给予自由和天性的解放。但个人觉得,从小学阶段开始需要注重规矩的养成。比如说,道德规范、简单的法律常识、社会文明守则等等,还包括一些为人处事方面的诚信、守时、守约等准则。既要对规矩有敬畏之心,也要有虚心学习的决心,所以在日常教育中,也注重这方面的思想培养。考虑到小升初后,正值“青春叛逆期”,提前培养,每天积累,还是很有必要的。同时,也要注重独立处事的能力,比如,介于小女性格较为内向,人际交往能力需要加强,在这次青岛的旅游中,刻意地为她提供与人交流的机会,锻炼她独立思考、独立表达的能力。
二、陪读跟读与学习习惯。刚开始读书时,我们家还是采取陪读跟读的形式,加上平时自身工作时间方面的原因,更多的校外学习时间是由我父母两位老人管得比较多。但随着年级不断升高,老人已不能像低年级时对学习的内容进行“盯牢战术”了,更多的时候要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着手。家中老人定下家规,“不许玩手机、不许玩ipad、不许玩电子产品”,除日常英语听力等学习用途外,我家一直执行着这样的规矩。同时,注重培养看书的好习惯,主要以课内、学习内容书籍为主,辅助的可以阅读一些课外的儿童读物、流行的校园读物,一方面是培养阅读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小朋友在校内和同学们在交流上不“脱节”。当然也发现她在写作文时有时也会用到一些内容,可见阅读量和习惯养成还是有成效的。此外,还有一些习惯也要通过日常一点点培养固化,比如“作业要自己检查”“注重课内预习”“加快学习节奏”“提高书写准确率”等等。
三、一帆风顺与挫折教育。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可能一下子避免不了,一直温室中成长,一旦遇到些许挫折,心理上的不成熟可能会造成不良的后果。为此,平时生活中,经常有意地给予一些挫折教育。比如这次有个全国性的古筝比赛,初赛中女儿以一等奖进入决赛,但在到决赛前一个月中,我看着她自己放松下来,练曲次数偷工减料,还有些自满骄傲,但我们看着眼里没有点破,反而还对她说决赛得到金银奖怎么好好奖励一下。最后,结果与我预料的一样,决赛当天,当她自己发现全国赛的选手实力很强,更因为曲子练习程度不够,比赛中弹错两处,临场心理状态也不够稳定,最后只得了铜奖。回家车上,我把话讲明,跟她说“踏实、勤奋”才是唯一的方法,学习就是“自己付出多少收获多少”,没有捷径。她自己心服口服、深有感触,深感后悔,但我们又告诉她“后悔也已改变不了结果,不如重新开始”,这样的教育效果比平时说教要好很多。小朋友在今后会遇到各种“小考”“大考”,不是每一次都会成功,但我要告诉她,让她从现在就明白一个道理,“只有勤奋踏实付出,不管结果如何,你都可以昂首挺胸、问心无愧”。
静安区闸北实验小学五(8)班 徐茗桢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