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养成习惯。好的习惯就像是一台运转顺畅的“发动机”,只要提供足够的燃料,做好维护就可以了。但是,这台“发动机”却买不来现成的,需要为父母的从零开始研发、制造。改掉自己身上的坏习惯有多难,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就有多不容易。在和吴方舟共同成长的过程中,我特别注意平等意识和规则意识。
平等意识。就是要尊重孩子,把孩子作为一个平等的人来对待,始终把自己和孩子放在同等的高度上进行对话,不能用居高临下,用家长的权威来迫使孩子接受你的主张。家长和孩子意见不同是经常出现的,要认真思考背后的原因是什么,站在孩子的立场,试着和孩子共同分析。接受孩子的意见,是不是会损害家长的威信呢?不会的,你会真正和孩子交上朋友,也会让你以后考虑问题更为周详。这可能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甚至还会出现反复,这个时候往往是家长最先“不淡定”。可能你还有工作着急处理,可能你心情不太好,但都不要用“火山爆发”的形式表现出来。否则,你们之间的互动模式只会往你不希望的方向发展。这种“平等意识”必须一以贯之,不能想和他平等就和蔼可亲,不想和他平等就颐指气使。比如在要不要给孩子上课外辅导班方面,我是先提建议听孩子的想法,记得二年级时,孩子因为写作文无思路无逻辑而苦恼时,我曾建议他去外面辅导班学习,但他不愿意,,他觉得自己可以通过学校老师课堂上的讲解以及自己平时多看作文书和课外书,注意积累好词好句和了解文章的结构等来提高写作能力,并且答应我这些方法用上后还不行的话再选择报班,于是我尊重了他的选择。并和他一起梳理提高写作的方法并用于后期的学习中。果然,孩子也很积极地看一些平时不太愿看的作文书,从中吸取灵感,三年级时写作有了很大的提高。
规则意识。就是要制定行为规范,给孩子做规矩,让他学会自律。包括学习时的坐姿,怎么整理第二天的学习用品,放学回家之后是先做作业还是先玩,玩电子产品的时间怎么控制,还包括一些优秀的品质,如坚持、礼貌、仁爱等等。在制定规则的时候,我们是全家共同参与,而不是单方面由家长制定了让孩子执行。把孩子作为平等的人,让他说出自己的看法,和他一起制定方案,这样的规则有他的参与感在里面,他会更容易遵守,维护起来也更容易一些。同时,一个好的规则制定出来了,要严格执行并要坚持下去。如果孩子因为累、烦,或其他什么原因不执行时,家长不要娇宠孩子,一定要坚持住。记得幼儿园中班选兴趣班时,孩子当时有4个选择,我的想法是选书法,孩子说选手风琴。当时我和孩子说手风琴很重也很难,说了一堆的困难,但都被孩子一一否定,他还是坚持选手风琴。我同意了,并和他约定学就不能打退堂鼓。但真的学了,孩子每天要反复枯燥地练习,他退缩了,并以别的同学也退出为由,向我提出不学了,这时我坚决不同意。告诉他选定的事情不能遇到困难就退缩,世上没有不付出就能得到的,只有坚持去克服困难,这样才能成就自己。就这样一路走来,手风琴也成了他的兴趣,即便现在学业负担加重,他也总能挤出练习手风琴的时间。
每个孩子都是一名天使,但是这些天使不光容貌不一,连性格、心智也没有任何两个是完全相同的。最爱孩子的是父母,最了解孩子的是父母,最期望孩子成才的还是父母。作为父母对孩子要多一点耐心,多一点思考,这样就一定能找到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
静安区闸北实验小学 四5班 吴方舟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