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普通孩子的妈妈,每天的生活充斥着各种的焦虑——从日常琐事,到学习成绩,到升学未来——在各种媒介的催化放大之后,直接映射在孩子的身上,于是家中天天上演着“其乐无穷”的斗争。幸亏每每迷茫无措之时,总是能够得到班主任佘老师指点,冷静之后,我才发现,这些莫名的焦虑正逐渐吞没自己育儿的初心,以至于在迷失中随波逐流。
借此机会,希望梳理孩子成长的点滴,找出值得坚持的做法,和需要改正的问题,不忘培育孩子的初心。当初孩子呱呱落地之时我们最初的愿望就是希望她们健康成长。如今细细想来,我们对于孩子的期许仍然是“健康”与“成长”。
热爱运动,健康体魄
有限时间之中,繁忙课业、课外辅导、运动嬉戏会怎样排序?放学之后,有多少机会孩子可以到草坪上撒欢奔跑?我自己热爱运动,但是很多时候,孩子们的运动位次依然被我默默向后调整。回到初心,健康的身体才是人生之路的基石。我们希望孩子可以有机会去尝试不同的运动。从游泳、羽毛球、滑冰,到滑雪、滑板、冲浪,感受运动的快乐,成为生活的日常。运动中的失败也可以使她们直面挫折,屡败屡战也要为自己喝彩。姐姐今年曾经参加市级业余游泳比赛,虽然只获得七十几名的成绩,她还是很开心,因为游出了自己的最好成绩。希望今后我们可以不忘初心,让运动成为孩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此,非常感谢佘老师——在繁忙的学习之余,仍然为小朋友提供课间运动的保障。
个人管理,健康生活
也曾为了孩子多几分钟睡眠,而默默地帮助整理;也曾担心孩子不认真,包办代替洗澡洗头。但是,这样的“无私”真的可以帮助孩子吗?一个不懂得个人生活管理的孩子,怎能设想可以管理学习,乃至肩负更多的责任?回到初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个人管理才是健康生活的开始。我们要求孩子负责自己个人起居,鼓励使用闹钟来起床;要求孩子负责自己的个人卫生,包括环境(床铺、书桌)整理,小件衣物的清洗;也要求孩子为家庭尽自己力所能及的责任,比如负责洗碗擦桌等简单家务。尽管她们有时会偷懒,有时会抗议,但是有时我们也会欣喜的发现,孩子会主动的整理自己的小角落,喜欢为自己的生活环境做些美化,会寻找菜谱给全家做些简单的菜肴,有时甚至会主动关心妈妈出差城市的天气来提醒妈妈。我相信个人管理可以激发孩子的责任心,从容健康生活,有自信面对挑战。在此,非常感谢佘老师——从一年级开始耐心规定书包整理的种种细节,培养孩子们的个人管理。
关爱管束,健康心理
我们和所有父母一样爱孩子,却并不十分清楚怎样的爱是孩子需要的。我常常摇摆不定,有时会运用家长权利去惩罚,以为“严格”;有时却害怕伤害孩子感情去娇纵,以为“爱护”。孩子则在这种变化面前无所适从。回到初心,“和善与坚定并行”才能建设健康的心理。对于孩子,我们的最终希望她们能够成为拥有爱的能力的幸福的人。正确的爱是关爱与管束并行,用自己的亲历亲为去努力达到平衡。无论多么繁忙,每天清晨5:50开始给孩子做早饭是雷打不动的惯常,早上上学路上短短的十几分钟是单独私聊的宝贵时间,Good night kiss是睡前最温馨的仪式,每周的家庭会议也给孩子机会表达自己的见解与不满,对于孩子的挑衅,选择坚定而温和的说不,用短时的暂停给孩子和自己调整情绪的机会。希望今后可以不忘初心,孩子无论顺遂还是艰难,都有强大的内心去支撑自己,始终爱自己、爱生活、爱他人。在此,非常感谢佘老师——发现孩子家中情绪波动之后,与她交谈沟通,用鼓励安抚,让她感受到来自四周的爱。
陪伴孩子,成长内驱
最后,所有初心的着眼点就是成长——从我们助力成长到孩子内驱成长,最终目送她们在自己的舞台上展开精彩的人生。所谓静待花开,就是用陪伴来等待孩子的自我成长。孩子是镜子,她们用自己映射出我们。陪伴成长的过程,也是我们自我审视、自我调整的过程。当希望孩子努力发挥自己的潜力时,我在反思自己是否在努力成为希望的自我?这种反思督促我认真敬业做好每件事,平衡工作与生活,努力成为孩子成长的正面影响,唤醒孩子的内在成长驱动力。
静安区闸北实验小学 四7班 马慕宸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