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尔说过:“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但是,让我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地垂着绿荫。”叶的事业也许永远不会惊天动地,但正是这渺小的,不起眼的叶,成就了花的绚丽,果的辉煌。而作为家长,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做的就是这样一份需要奉献的叶的事业。
孩子进入小学已有两年多,时间不长,却很让人操心。白天上班的时候,常常担心他上课走神,与同学闹矛盾;回家之后,又总怕他写作业拖拖拉拉,丢三落四;就连躺在床上休息,脑中盘旋的也无外乎是他最近的成绩是否下滑,学习态度是不是有所松懈等等。这些琐碎的点点滴滴就是家长的生活常态,在这短短的两年里,我体会到了育人的责任和辛劳,同时也感受到了与旁人难以言说的喜悦和满足。
以“恒心”为基石,陪伴孩子成长
孩子的成长需要家长陪伴,这道理大家都懂,但是真正要做到,真的很难。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年轻的父母们工作压力很大,十分忙碌,很少有时间陪伴孩子,养育孩子的重任全权交给了父辈或者各种各样的培训机构,甚至把孩子“交给”各式各样的玩具、电视。
成长需要陪伴,学习更需要陪伴。也许是因为工作的原因,作为一名普通公办中学的老师,见过无数诸如此类的案例。家长一开始没时间陪伴,又或者觉得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没必要陪伴。等孩子的学习、作业出现问题或者不良的习惯已经养成之后,家长再想来陪伴,孩子就会不适应,觉得你是在监视他,是对他的不信任,很容易出现抵触心理。因此,当我自己成了家长之后,我就告诉自己,一定要做到坚持陪伴。
我的孩子学习不够自觉,缺乏主动性。当他写作业走神的时候,我能第一时间发现,并及时提醒他;当他遇到难题,面露难色,打算放弃的时候,我也可以立刻鼓励他,为他加油;当他好不容易把难题解决了,我又可以马上给予他肯定,让他满怀信心去迎接下一个挑战。渐渐地,你会发现,孩子的学习习惯在进步。他会意识到你对他爱的付出和关注,于是他也会好好表现,尽他所能来回馈你。
父母的陪伴是家庭教育最长情的告白,只有父母给予用心的陪伴,才会将满满的爱浸润到孩子的心田,让他有足够的底气在未知的人生道路上自信地前行。
以“细心”为助力,促进习惯养成
小学,尤其是低年级,是孩子学习习惯培养的关键期,此时家长最应该关心孩子的学习习惯,从写字、读书姿势到学习计划的制定,坚持“今日事今日毕”,以及整理个性化错题集,不留知识盲点等,这些良好的习惯是孩子学习能力不断提高的基石。
习惯的养成过程中肯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家长细心地观察,及时去发现和纠正,而不是等老师来告知。
上学期快到期末的时候,检查孩子作业,发现老师没批改,而且还不止一次。我就觉得很奇怪,老师平时都很负责,不可能作业不改,于是我立刻找来孩子问。一问才知道,是孩子自己忘记交了。作业都认真完成了,为什么不交呢?孩子解释道,是因为早上交作业比较忙乱,就交了这个,忘了那个。之后上课了,也就忘了这事。放学之后,依然是稀里糊涂地把没交的作业放进作业袋给带了回家。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因为他在整理作业袋时不仔细、不认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让他自己想办法。最后他找来一块垫板,把所有要交的作业和其他不用的练习本隔开,垫板前的作业一定得都交完。万一又有作业忘交了,也能一目了然,及时发现并补交。这个办法操作简单,效果也好。之后他每天更仔细地整理作业袋,再也没出现过忘交作业的情况。事后,我想如果我没有仔细地查看他的作业,肯定发现不了这个问题,那么他的作业袋肯定到现在还是乱糟糟的,甚至还会让他产生“忘记交作业也没什么大不了,又不是没做”这样一种错误的想法。如果等老师发现他总不交作业,再来找我沟通时,问题已经很严重了。所幸我及时发现了问题,他也通过这件事学会了怎样更合理有效地整理作业袋、书包,也更重视自己的作业。
以“耐心”为桥梁,实现亲子互信
诗人马迪•金在写给父母的一封信《如果您能记住》中这样写道:“如果您能记住,您走一大步,我要走三步才能赶上;如果您能理解,我观察世界的眼睛比您矮了三英尺;如果您能在我乐意的时候让我自己试试,而不是把我推到前面或挡在后面;如果您能满怀爱心地感受我的人生,不剥夺我自我决定的需要;那么我将长大,学习,改变。如果您能记住,我像您一样,失败后再试需要勇气;如果您在我想要的时候让我自己寻找自己的路,而不是为我选择您认为我该在走的路;如果您能用您的爱感受我的人生,而不破坏我自由呼吸的空间;那么我将长大,学习和改变。”孩子的内心世界究竟是什么样,作为家长的我们也许真的未曾去重视过,而仅仅只是借着“我是为你好”的理由,强行让孩子按照我们指定的路线前行,这时就会产生无数的亲子矛盾。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是互相学习,共同成长的关系,而绝非是一方管教另一方的关系。亲子之间保持密切的关系,胜过无数的教育。因此,学会耐心地与孩子沟通,建立相互信任、尊重的亲子关系变得尤为重要。
有段时间,孩子下围棋的时候总是很急,输了还会发脾气。于是我摆事实,讲道理,哄也哄了,骂也骂了,但他都听不进去,还回我一句:“我又不喜欢下围棋,是你们逼我学的。”听他说出这话,我一下愣住了。最初让他下围棋的确是我们家长的想法,希望学围棋能让他安静地坐着,锻炼思维,并没有考虑到他是否喜欢。开始学了之后,他一直不咸不淡地上着课,也不见他产生兴趣。让他平时多多练习,他也总是比较敷衍,下一盘了事。现在孩子出现了“逆反”的情绪,我们也有问题。于是,我们先很诚心地跟他道歉,承认一开始我们的确考虑不周,然后继续耐心地劝导他:“既然学了,还是要坚持下去。兴趣也是可以慢慢培养的。老师也说你进步挺大,下得越来越好了。再说每次当你下赢升级的时候,不都实实在在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吗?当然如果最后你还是不想下,那么我们也可以去选择其他你感兴趣的项目,爸爸妈妈也会支持你的。”他大概也没有想到我们会先向他道歉,一直就没吭声。第二天,我们也没提醒他,他就自觉地下了棋,还做了围棋作业。就这样,这次小小的“逆反”事件平息了。这有赖于家长及时调整了自己的心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耐心沟通,使得亲子关系更为和谐。
孩子的成长是必然的,成长的烦恼也是不可避免的。面对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烦恼,家长的回应很关键。从教十多年,看多了因家庭教育失败而学业下降甚至人品变差的孩子,很多时候是因为在孩子出现“逆反”时,家长没有足够的耐心去与他们沟通,让“逆反”升级为“叛逆”,从此走入一个恶性循环。当与孩子的想法产生分歧时,父母如果能耐心点,体会孩子的感受,倾听他的心声,那么也许就可以避免很多问题的出现。
每天都是新的一天,意味着每天都有新的惊喜,当然也会有新的问题。作为家长,需要坦然迎接这一个个未知的挑战,和孩子共同面对风风雨雨,共同成长为最好的自己!精心陪伴,细心呵护,耐心沟通,剩下的,就是我和孩子一起静待花开的日子。
三(2)班 阚梓栩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