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三心”相伴成长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独特的个性。每一位家长都是第一次当爸爸妈妈,既没有上岗培训,也没有水平测试,我们就这样成为新手爸妈,在照顾孩子吃喝拉撒,陪伴孩子学习成长的道路上摸索前行。在此,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用“三心”陪伴孩子成长的一点体会。

   一、葆有一颗平常心

   大部分家长,对于孩子的期望值,都会经历一条波动的曲线。在孩子小的时候,我们会为他展现的聪明机灵激动不已,内心涌动满怀的希望。到了上学阶段,看到孩子种种稚嫩笨拙的表现,尤其跟其他小孩一比较,禁不住默默嘀咕:“连这都不会,怎么跟别人差这么多?”在心情起起落落之后,大部分的家长依旧很难接受,自己的孩子是芸芸众生中普通一员这一现实,免不了用“静待花开”来安慰自己,用“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来激励自己。在当前鸡血的氛围中,为人父母,更是难免有焦虑情绪,甚至不知不觉把这种情绪传递给孩子,让他们承受了过多的压力。因此,保持一颗平常心显得尤为难得和可贵。让我们尽量淡定,心平气和接受孩子的平凡,理性看待每一次挫折。陪他一起经历失败,分析原因,帮助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中认识自我。天才和蠢才一样,毕竟是少数,平凡的人生才是绝大部分人拿到的剧本。“风物长宜放眼量”,让我们用平常心守护孩子成长为一个健康、阳光、自信的个体。

二、培养一颗同理心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孩子告诉妈妈他看到了“怪物”,妈妈看来看去没有发现任何异样,孩子仍然坚持己见,在被妈妈斥责后也不承认撒谎。而当妈妈蹲下身子,让自己的视线跟孩子齐高时,才发现,从孩子的视角看出去,的确会是不一样的视野。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多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用一颗同理心来对待孩子。

    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经常有恨铁不成钢的想法,觉得这么简单的题也不会,或者这么低级的错误都会犯,批评孩子基础不扎实、粗心、不认真。事实上,对于一个孩子,他的粗心大意,他的丢三落四,一方面是孩子心智头脑尚未发育成熟的表现,另一方面也许背后另有原因。所谓有效的亲子沟通,需要做好三个步骤,首先,了解孩子情绪和行为背后的动机,要放低原有的视线,用孩子的视角,去感受孩子们的视野,进而解读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其次,及时给予孩子情感的需求,最后,发现问题及时建立边界和规则。如果家长能够少一些苛责、质疑和训斥,多一些理解、包容和鼓励,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他们,满足他们内心的需要,对于存在的问题,建立边界和规则,既能给孩子一个有爱的氛围,也能让他明白“有所为有所不为”,帮他树立人生的行为准则。

    三、激发一颗好胜心

    曾经有一位资深教师告诉我,看过许许多多的好学生,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有好胜心,在意输赢。只有孩子自己在意成败,才能真正激发主观能动性,发挥自身的学习潜力。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孩子会心思敏感,在意得失,也有的孩子是大大咧咧,没心没肺,对于成绩的好坏,考试的成败不放在心上。对于前者,以疏导为主,让孩子放平心态,对于后者,可以尝试适当的激励。比如,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和关注点,采用积分制的方法,引导孩子通过努力学习来达成心愿。让孩子明白胜利的果实来之不易,需要不断地积累成长。

    育儿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只有让我们认真的走进孩子,关心他们,了解他们,同时根据他们的反馈及时修正调整我们的做法,才能最终形成同频共振的和谐亲子局面。

三(1)班 张霁恺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