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看过一本书《父亲的格局,母亲的情绪,决定孩子的未来》,最大的感受就是:所谓家庭家教育,不过是父母孩子彼此并肩成长。
一、放下手机,认真陪伴
说到孩子的家庭教育,我最先想到的就是陪伴。“陪”不难,“伴”不易。当儿子还小的时候我会陪他读绘本,做游戏。现在课业慢慢加重,我陪伴他的大多数时间里他都是在学习,但只要有闲暇,我们还是会天马行空的聊天,一起疯,甚至一起打游戏。除了母亲的角色,我更希望这份亦长辈亦朋友的感觉能保持的长久些,再长久些。
二、放慢节奏,认真倾听
成长需要交流,沟通需要倾听。对于一个表达能力欠佳的小男孩,耐心的“听他说”很重要。两岁多才会说话的儿子,直到幼儿园大班讲话还不算流利,有时候还前言不搭后语的。急性子的我有时候等不到他把话说完就打断他,自以为是的给出我的判断。有几次完全误解了他的意思,直接把小家伙急哭了。这么低效的沟通,实在算不上美好的回忆。自那以后,我慢慢调整自己,尽量耐着性子等他说话,没理解的或者感觉他没有表达清楚的我会用提问的方式一点点问,一步步引导让他再试着讲清楚。认真的听,仔细的问,也让儿子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我对他的表达内容的重视。现在无论是他充满想象“胡编乱造”的小故事,还是学校里有趣的所见所闻他都愿意跟我分享。
三、体会辛苦,互相理解
身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通过重重考验百炼成钢,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也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所有的幸运都是日复一日的坚持。现在的孩子对物质的需求家长基本都可以满足所以孩子很难体会什么叫来之不易。作为父母,我们一有机会就会给他介绍各种工作,让他也能了解父母的工作,感受父母工作的辛苦。当然随着课业的增多,儿子的辛苦我们作为家长也完全能体会。当小家伙觉得累,有小情绪的时候我们也会鼓励他,让他知道至少不是他一个人在战斗,再辛苦也会有爸爸妈妈的陪伴。
四、促进学业,共同成长
家庭教育不可或缺的的部分当然就是陪儿子学习。小低年级各种习惯的培养,当然也会有阵痛期。不做作业母慈子孝,一做作业鸡飞狗跳的日子,也经历了不少。作为家长,我也在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耐心,尽量把儿子看作是大人以一种平等的姿态沟通交流。在耐心方面我还需要不断修炼,我也在不断探索更高效的学习方法。我承认孩子的成长不能急于求成,更不会一蹴而就,可我们能做的应该远不止静待花开……
三(5)班 周俊逸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