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我们的女儿杨瑷睿就升入二年级学习。回顾过去的一年,在学校各位老师的悉心教导下,孩子无论在学业还是学习生活习惯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并且连续两学期获评形象少年称号。作为家长我们倍感欣慰,也会一如既往地配合和支持老师的工作。
教育不单单只是学校老师的责任,也不代表学习文化知识便是教育的全部。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父母的行为习惯就是孩子学习的一本教材,潜移默化间将影响孩子终身。由于工作的需要,我每天大部分时间都会坐在书桌前进行查阅资料、分析数据、撰写论文等工作。所以在孩子眼中,看书、学习是件普通而又必需的事情,是生活的一部分。
我们深有感触的一点是,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要善于发现,保护和引导孩子的兴趣。有一次她看到妈妈用面包机做面包,就不断要求参与。想到生活处处皆数学,做面包要用厨房秤称取面包粉、白糖、油等配料,还可进行三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练习,妈妈就带着她做了几次,也许是看到大面包出炉的成就感,外加可以偷吃白糖的乐趣,小家伙很快记住了配方并喜欢独立完成做面包的任务。我们就约定好只要她抓紧时间完成作业就可以奖励她做面包的机会。这种欲擒故纵的招数我们还应用在游泳上,为了强身健体我们计划暑期隔天要安排她去游一次泳,每次至少六个不停歇五十米蛙泳,最初的时候还要用冰激凌来诱惑哄着去,后来就越游越喜欢。有一次因为时间来不及了取消游泳行程,小家伙还不情愿地表示抗议。打那以后,游泳也成了按时完成学习任务的福利了。可见,很多事情强逼孩子去做确实没有孩子自己想做的效果好。
此外,虽然很小的时候我们就坚持进行亲子阅读,她也喜欢听书看书,但主要是看绘本,更多的时候是我们读给她听。她一直不愿自己阅读字多图少的书籍,我们常常发愁怎么引导她读桥梁书章节书。暑假刚开始的时候,我们注意到她拾起之前看过但不是很感兴趣的一年级米小圈上学记,还主动要了后续的二三四年级,看得津津有味,我们便尝试性地往她经常徘徊的书架上塞了些小学生版的福尔摩斯探案集,小家伙居然看得欲罢不能。有一天她看完其中一个破案故事后紧张得晚上睡不着觉,但后面几天还是忍不住偷偷跑去看那个系列。本来暑假里买红书时还纠结要不要买彩绘拼音版本的,看这情形就果断选择章节文字版,现在看来效果不错。
教育孩子是个持久的大工程,给人带来烦恼、无奈的同时也充满令人欣慰、快乐的时刻,跟孩子相处的点点滴滴是家长一生宝贵的回忆。我们将珍惜这样的时光,与她一起成长!
静安区闸北实验小学二(7)班 杨瑷睿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