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一起成长

 

“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

乃是生命自己所渴望的儿女。

他们是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

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

你们可以给他们爱,

却不可以给他们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们可以庇护他们的身体,

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纪伯伦《孩子》

 

每当陪伴孩子开启他的一个个全新旅程,望着他向前奔跑的背影,就会想起这段文字。

对于孩子刚刚起步的人生之旅,做父母的总是忍不住焦虑——焦虑来自未来无限多的可能性,也来自于对不确定的恐惧。但是孩子的生命成长,有无数个不确定性,没有人能百分之百准备好,与其希望塑造孩子的未来,不如调整好心态,把成长的自主权交给孩子,心怀敬畏,陪伴和帮助孩子一起成长。

我与先生有了上述共识后,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始终非常尊重他,基于此我们一直在坚持一些事情:

  1. 培养孩子的自我效能感和对自己负责的意识。

    自我效能感,是一个人知道,我可以利用我的努力把事情做好,通俗点说,就是“我能行!”人的生命力本质是积极向上的,适时的放手,当孩子靠着自己的力量完成他想做的事情,自我效能感就会增加。孩提时,面临的人生使命较小,相对失败的代价也小,这时是绝佳的训练场。在孩子把事情做好时,父母欣赏他、认可他;在孩子遭遇挫败时,父母包容他、支持他;让他的生命之树向上茁壮成长。

    当孩子在家里练习按照饭量自己盛饭;口渴了自己倒水喝、自己穿衣服、洗澡;自己收拾玩具、打扫房间……力所能及的范围,试着让他管好自己的事情,小小的掌控自己的生活。学会自己承担,产生对自己负责的意识,对自己的学校生活、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渐渐长大了,发展到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而我们只需要管住自己,不越俎代庖,适时引导、不疾不徐、静待花开。

  2. 教会孩子时间管理。时间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时间是很抽象的东西,对孩子而言,要理解实施起来并不容易。

    (一)、建立生物钟,培养时间观念。在孩子很小的时候,规范作息,建立生物钟,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如午睡习惯、睡前程序、起床模式等。不同时间节点前,增加仪式感,如上学前,拍张严肃的入学照。通过仪式感,让孩子预知并接受变化的可能,在变化来临时,从心里认识到:哦,我要开始一种新生活了,会有一些事情和以前不一样了。

    (二)、让孩子看见自己的任务。设立目标,提炼任务,判定分清轻重缓急。幼儿园中班下学期伊始,老师发给孩子一个大本子,让孩子每天回来复述当天在学校学的本领。于是每天放学时,录下当天学的本领成了孩子最着急做的事情。我借机跟他灌输了时间管理四象限,先讨论今天有哪些事情要做,把重要紧急的事情先做掉,如记录本领、每日围棋打卡;重要不紧急的事情,如吃饭、玩耍……。再后来这个对话就变成每天我们放学回家路上的固定程序。

         上一年级后,学校发下的点点本,用视觉的方式把孩子每天的作业任务清晰地呈现,是非常适合孩子的任务管理工具。

  3. 养成阅读的习惯。通过亲子阅读,打开读书的大门,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从而建立终身读书的习惯。

    在孩子一岁半的时候,我们开始了每晚临睡前的亲子阅读。每天睡前,孩子肯定会拿着一本书,等我们过去。常常是合上书本,他总是哀求:“求求你,再讲一页嘛?!”孩子小的时候,很喜欢重复读,在一次次的重复中,他慢慢的理解内容,慢慢的建立自己的逻辑,也慢慢的在熟悉的故事里获得安全感。书伴随着他度过了无数个夜晚,于他是最珍贵的陪伴。

    我和先生有个习惯,无论去哪,总随身带一本书,车上也时常放一本,等候办事或是陪孩子上兴趣辅导班,都会看书消磨时间。渐渐的,孩子也有这个习惯,上厕所时,也喜欢随手拿一本书。阅读已经变成了一个生活习惯,每天都在做,每天都有书读,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日本绘本书之父松居直曾说过:“与孩子一起看书,就好像和孩子手牵手到故事国去旅行,共同分享一段充满温暖的快乐时光,即使经过几十年,我们仍然以自己的方式,讲这些宝贵的经验和美好的回忆珍藏在内心深处。”和孩子一起读书,让孩子读好的书,是把阅读这颗幸福的种子播种在孩子的心里,亦是播种在我们家里。

  4. 养成运动的习惯。运动是占我们家庭亲子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块。运动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好处非常多。

    运动是家庭亲情的纽带。每逢小长假,我们一家喜欢去徒步、爬山、划皮划艇,跟大自然来个亲密接触,除了让孩子体验“乘风破浪”、“一览众山小”的喜悦,还能够让孩子亲身体验、感悟大自然神奇的力量和壮丽秀美的风景,激发孩子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环境的保护。记得目睹了浙东小九寨潺潺溪流旁的垃圾袋,父子俩开启了“清理垃圾环保徒步”模式;也记得爬黄山回宾馆的途中,天黑了,你认真地用手电照亮路途,提醒我们小心;还记得你在爸爸的带领下,一点点尝试,横渡淀山湖……。

    运动可以锻炼孩子与人的协作能力。许多团队运动,孩子参与其中,才体会到,只有团队协作,才能取得胜利,只有成员间很好的合作,团队力量才能发挥到最好。基于这个考虑,我们送孩子去学习了篮球,小小的人儿在高高的篮筐下,一次次的投篮,和队员们一点点学习规则,学会彼此配合,享受进球的快乐。

    运动还是非常好的心情调节良剂。有次下班回家,我看见孩子垂头丧气的坐在桌旁,原来是围棋输惨了。立马拉上他,去公园里奔跑、运动一会,出一身透汗,顿时觉得情绪被释放出来,再洗个热水澡,神清气爽。

    提到教育孩子,千头万绪,但我想:让孩子觉得“我能行!”、学着为自己负责;学习时间管理;养成阅读习惯和运动习惯这四点是我们一直要努力、不放弃的。

     

    “你们是弓,

    你们的孩子是从弦上发出的生命的箭矢。

    那射者在无穷之中看定了目标,

    也用神力将你们引满,

    使他的箭矢迅速而遥远地射了出去。”

    ——纪伯伦《孩子》

     

    养育孩子,何尝不是我们作为父母的一场自我修养。孩子需要学习成长,我们也需要在孩子成长的路上,一次又一次挑战自己,不断的精进。爱是一种本能,但高质量的爱,需要永不停歇的自我成长。那就做把好弓吧——用一个生命影响另一个生命。

     

静安区闸北实验小学一(4)班 周世高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