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就像做一场实验。但是又不像实验室里的实验,做的不好,可以重来,直到做出满意的结果为止。教育孩子而是一场无法重来的实验,我们只能在实验过程中慢慢修正方法,尽量让效果达到最好。
孩子从出生,到上学,到长大成人,到踏上工作岗位、再到成家立业以后,一直都和父母保持着亲密的关系,所以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最深远最持久的,父母不仅是孩子的启蒙教师,还是孩子的终身教师。
作为父母,我们把教育孩子当作自己一生中最伟大的事业,也是需要我们终身学习的事业。没有人天生就会做好父母,谁都是从没有经验开始学习,在实践中摸爬滚打,慢慢成长起来。我们有两个孩子,一个姐姐,一个妹妹,如何教育她们,就成为了我们最伟大的事业。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从小培养良好的习惯
一是要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她自己的事尽量让她自己做,包括幼儿园前让她自己学会吃饭、穿衣服,幼儿园期间,让她自己学会刷牙、洗脸和洗澡,慢慢学会收拾整理自己的物品,在一年级上学之前学会帮妈妈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比如打扫卫生、洗碗、包馄饨、炒鸡蛋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父母千万不要因为疼爱孩子,或者没有意识到生活习惯的重要性,或者图方便,把孩子自己的事随手全做了,让孩子丧失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独立能力的最好机会,后悔莫及。
二是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集中注意力、思考、提问、动手、阅读等习惯。我们尽量让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做到在规定的时间里只做一件事,完成后再做第二件事,这样可以培养孩子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我们父母在陪伴孩子的学习过程中,要注重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思考,不要直接告诉孩子结果,让孩子自己思考后再用自己的语言把思考过程和结果说出来,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思考习惯和语言表达能力。父母还要经常和孩子一起阅读、一起动手做事,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和动手能力。
二、激发学习动力
激发孩子的兴趣
孩子的兴趣一半是与生俱来,一半是后天养成,父母因势利导的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父母要创设生动的学习场景,把孩子的兴趣或喜欢的方式融入到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比如学习一项技能(钢琴),一开始小孩由于好奇,或者因为看别的孩子在学,所以她也想学,学了一段时间孩子会觉得枯燥乏味不想学,我们的方法是和她一起学,每天练琴时把自己当成一个小孩,和她一起练,轮流弹,在白板上比赛打分(当然父母要学会适当的示弱),给孩子创造成就感,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从而就这样把孩子玩游戏的方法融入学习过程中,激发了孩子的兴趣。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一个孩子,其最可人之处不在于她的聪明活泼,而是在于她的自信。自信有助于她现在与将来能勇敢地面对来自学习和其他一切方面地挑战。培养自信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无形的过程。我们主要是这么做的:
一是要给孩子设定阶段性的目标,并积极反馈。比如给孩子安排的每天学习生活的各项任务(阶段性目标)列成一张表粘贴起来,当孩子每天完成每一项任务时,根据孩子的完成情况在任务表中画星星(包括语文、数学、英语、运动、课外阅读、家务等)。这样可以每天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并及时得到肯定的反馈,进而培养了孩子的自信心。
二是要懂得欣赏孩子。欣赏孩子是培养孩子自信心的最佳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父母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声赞扬,都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可以鼓舞孩子的斗志,增强孩子的信心,激发孩子的勇气。当孩子取得小红花时、当上小组长时、帮我们做家务时……,我们都会奖给她一句“你真棒“并传递一个欣赏的眼神。两个孩子的育儿实践让我们懂得了激励和表扬的效果远胜过斥责和打骂;父母的积极反馈(表扬),让孩子觉得自己被关注了,才能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但是要表扬行为(情商)而不要表扬智商,要表扬过程而不要表扬结果。
保护孩子的成就感
信心和成就感是相辅相成的,有信心就容易达成目标,达成目标就产生成就感,成就感进一步又会增强信心。所以要帮助孩子创造成就感,并保护孩子的成就感。比如在孩子每天完成的任务中找机会,告诉她哪一项做得很棒,甚至比爸爸妈妈都做地更好(适当地向孩子示弱),而不是拿家长的能力来衡量孩子,说孩子还做得不够好。特别是当孩子做了一件从来没做过的事时,或完成一件比较难的任务时,更要让孩子感觉到成就感。这样会让孩子越来越有信心挑战更难的任务,从而越来越棒。要想更好帮助孩子创造成就感,保护好孩子的成就感,我们家长要做到:多引导、少灌输,多倾听、少说教,多示弱、少逞强。
三、培养能力
在激发好学习动力的前提下,再考虑如何培养能力,学什么?怎么学?
关于学什么,我们两个孩子在上小学前,以培养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激发学习动力为主,学习内容以幼儿园为主,包括语文、数学、英语;再选一两门兴趣班,如钢琴、跳舞、画画;平时注重运动锻炼,如跳绳、羽毛球、骑单车和游泳。在上小学以后,对妹妹来讲,在吸取姐姐的经验基础上,可以知道怎么更科学合理地安排每个阶段的课外学习科目和内容难度范围。如果关心孩子教育的家长,通过和学校老师、同学家长的积极沟通,其实也很容易知道孩子在每个阶段应该学什么科目、学什么内容。
关于怎么学,我们采用了引导式教育。“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我们每个父母的天性。但是如果这种期望超过了孩子所能承受的,就变成孩子的负担,就妨碍孩子快乐健康的成长。我们一直坚持在孩子能力所能承受的前提下,结合她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的培训机构、适合的学习科目,以及适合的难度层级,在她不自觉的时候或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进行引导和帮助。比如,我们的孩子不是”牛娃“,我们就不去跟”牛娃“比,进那些”牛蛙“培训机构,否则孩子学地累而且还没有效果,打击孩子的自信心,适得其反,这一点我们在姐姐身上得到了真实的经验教训,还好及时调整。后来我们把引导式教育在妹妹身上得到更好地印证,让孩子学得开心,越来越有信心,越可能会收到超出逾期的效果。
四、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其中良好的家庭环境是我们家长能够为孩子创造的,可以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我们父母每天要用足够的时间来陪伴孩子,父母更多的陪伴能够增进和孩子的感情,建立更多的信任,父母的陪伴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二是我们父母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要做到家庭和睦是给孩子最好的爱。要统一家庭的教育思想和规则,如果家里家长们的意见不统一,会使孩子无所适从,孩子对大人们的洞察力是很强的,时间一久,孩子就会利用家长的意见分歧而“投机取巧”,家庭和睦联盟,可以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和纪律感。所以,我们平常对孩子的教育有意见分歧时,都不要在孩子的面前争执不休,要背着孩子沟通统一意见。
三是我们父母要以身作则,不要一边要求孩子在书房做作业,一边自己跑去客厅看电视,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五、父母和孩子建立平等关系,学会互相尊重
一是让孩子懂得尊重老师、尊重父母,有助于孩子自觉矫正自己的日常行为。让孩子学会尊重老师要求家长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凡是老师要求家长支持配合的事情,父母都要全力支持和配合,目的就是树立老师在孩子心目中崇高的威望。教育孩子尊重父母,最好的办法就是守信。向孩子树立遵守诺言的榜样,一方面有利于树立家长的威望,另外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孩子优秀的品质。
二是父母要学会尊重孩子,孩子需要平等的教育。随着孩子年龄逐渐增长,孩子开始学会独立思考,不再盲目服从;我们父母要多采用平等沟通的方式,口气委婉,放下架子,蹲下来和孩子讲话,减少居高临下的家长式批评作风。一方面,在与孩子沟通时,一定要认真聆听她说话,让她感受到父母对她的重视与尊重,这样孩子小小的自尊心就会被树立起来,她也会在与大人沟通中,认真思考自己想的和做的,表达自己的意见。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理性思维习惯。另一方面,我们学会以孩子的眼光看问题、看世界,这样才能真正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家长才更有心去主动地创造更充裕的时间和空间去了解和关爱孩子,为孩子提供最合适的教育。
同时,大人在与孩子交流时应该注意有效的方法,建立有效的规则,比如说孩子很爱看电视、玩电脑,我们想让孩子养成有节制的看电视和玩电脑的习惯,不是一味地跟她说不能看电视不能玩电脑,而是可以劳逸结合,学习之余可以看一些孩子喜欢且有意义的电视节目和电脑游戏,特别要事先和孩子约定好时间,并在时间快要到时提醒她,告诉她”再过几分钟该结束去休息或学习了,应该保护好自己的眼睛”。这样与孩子约定规则地沟通,才能和孩子建立良好的有效沟通,还培养孩子信守承诺的品质。
以上是我们育儿的几点粗浅心得,与大家共勉!有些还做的不够好,需要继续努力。同时,我们深知,孩子的每一步成长都浸透着每一位老师的心血和汗水,真诚地感谢帮助孩子茁壮成长的每一位老师!
静安区闸北实验小学 一(8)班 刘语涵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