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良好亲子关系

 

孩子道德品质的优良,对孩子的一生有重大影响。孩子生活环境中的人与事,都会影响他的人格发展,而孩子的生活环境又与家庭关系最密切,家长本身的行为表现,都是环境因素中的重要因素。家长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家长在孩子道德品质培养的这个教育环节里,我有几点体会与大家分享

第一,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的基石。只有家长与子女的关系和谐融洽,孩子才愿意与家长敞开心扉,沟通交流内心想法,分享他成长的烦恼和内心的需求,家长才能更好地根据孩子心里所想与他沟通、有针对性地开解和引导,孩子也更容易接受家长的教育或建议。在我们家庭生活中,孩子与家长有相对平等的地位,家长也尽可能在家中形成一种民主、愉快的氛围,孩子会有被尊重的感受,尊重信任孩子,意味着爱护他们善良美好的心灵,意味着一种涵养和宽容待人的高尚品格。

第二,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判断事物对错的观念,正确对待身边发生的事情,善辨是非。正确的是非观是孩子品德的基础,也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家长在这个教育环节里,可以多与孩子讨论已经发生的事实或者周边的事件,正反两面分析争辩,给孩子思考和推理的机会,就此把握孩子对人对事的理解,进行适当的引导,培养他辨别是非的能力。只有明白孩子的思想及行为,家长才能做到有目的地教育。

第三,家长言传身教,在生活中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家长的言行举止都是孩子学习、模仿的对象,孩子是家长的“复印件”。家长良好的示范,孩子经常耳濡目染,养成良好品德自然水到渠成。如果发现孩子有不良的言行举止,家长也可以反思自身是否有类似的行为影响了孩子。现在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祖辈带孩子的情形也比较普遍,这也要求祖辈们不要溺爱孩子,要教育孩子学会分享、学会容忍他人的过错,学会谦让他人。

第四,从小事入手随机教育。无论何时何地何事,都有教育资源。日常小事和突发事件,都可以寻找、发现教育契机,进行有意或无意的教育。例如,在公交车或餐厅等公共场合,如果发现他人存在值得肯定或者不礼貌的言行举止,家长可以向孩子指出并引导孩子将来类似行为的正确方向。

第五,孩子的品德做出及时的评价。对于孩子表现出来的行为,家长要实事求是,恰如其分的给予评价,以激发孩子的上进心,促进良好品德的形成。孩子犯了品德方面的错误,应给予适当的惩罚,这是有必要的,是有助于良好品德的形成的。奖惩措施可以根据每个孩子的情况,因人而异。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对年龄较大的孩子的体罚往往会促使他们放弃正确的选择。

教育孩子无小事。以上是我陪伴孩子成长过程中品德培养方面的一点心得。孩子的成长给了家长更多学习的机会,为人家长就应该珍惜这样的机会和孩子一起快乐成长。

静安区闸北实验小学五(1)中队  陈智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