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孩子一同成长

有一则寓言,说的是一位农夫得到一块璞玉,一心想把它雕成一件精美的作品。可是在他不停挥舞着的锄头下,玉越变越小、却始终是石头一般的形状,并且越来越失去价值。孩子也像是上天赐予我们年轻父母的璞玉、是珍宝,如何因材施教,让璞玉“发光”、“增值”,是我们每一位父母最初的也是毕生的课题。

进入小学是每一个孩子人生中及其重要的一步,是漫漫求学路的开始。回忆我的孩子陆心怡去年刚入学时的忐忑与懵懂,再看今天她已是一个热爱学校、热爱学习、自信自立的孩子,我不由得充满感慨。我要特别感谢学校和老师,给我这样一次机会和大家分享探讨我的育儿体会。并不是说我做得有多好,而是希望把自己的一点体会拿出来和大家来分享讨论;同时也是对自己作为家长这一“课题”特别好的一次回顾和思索。下面我就从以下几点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 独立、自信的孩子最美丽

每一个孩子都是离弦的箭矢,注定要离开我们、飞向我们梦中也不能想见的明天。如何让孩子独立、自信,飞得更远更好,在我看来是特别重要的一点。

还记得我的孩子陆心怡刚进入小学时,明显地流露出了胆怯和不安。心怡是一个很需要安全感的孩子,陌生的环境和同学、与幼儿园全然不同的作息和要求,让心怡显得谨小慎微、战战兢兢。作为朝夕相伴的父母,我们很快感觉到了孩子的不安。虽然很着急,但我们并没有刻意强化这一点。每天我们都会询问她在学校的情况,过得开不开心,有没有交到新的朋友。但凡她说了任何高兴的事,我们就立刻给予大大地肯定与赞扬。同时,我们也及时联系了班主任张老师,向老师及时了解孩子在班里的表现。张老师非常有经验,一下就点出了我孩子的问题,并给了我们很多特别好的建议。印象特别深的是刚开学时孩子是不太愿意早去学校的,每天在校门口总是要磨磨蹭蹭、挨着大人不肯走。直到有一次孩子放学回家兴冲冲地说被安排了早读领读员的任务,每天要8点到班级、带领早读,并要给读得好的同学敲章。那一瞬间,我明显地感受到了她的激动与骄傲。慢慢我们知道,其实班里的每一个孩子都领了各种各样的任务,这一定是张老师的良苦用心,希望这样来帮助孩子们独立自信、热爱集体。再后来,我们惊喜地发现孩子爱上学了!每天早晨,她都早早地背着书包催我出门,到了校门口总是盯着时间、一到8点就头也不回地冲进学校。一年级的小干部选举,孩子自信地主动参选,自己准备演讲,成功第一批当上了中队干部。在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的成长记录册上,我看到班主任张老师的评价:“心怡从那刚入学时那个爱哭的小女孩变成了一个充满阳光、自信满满的好学生”。那一刻我欣慰地知道,孩子已经爱上了学校和班级,独立自信地踏上求学之路了。

(二)对自己的事情和选择负责

  我们非常注意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心怡自己的房间、书包文具都是她自己收拾和整理的,从一年级开学第一天就是如此。一开始她也不免会忘带东西,但体验了忘带东西的后果之后,她就更知道自己要在每天作业完成之后仔细检查整理,自己要对自己负责。平时,孩子也要负责一部分力所能及的家务,对一部分她自己的事情参与讨论和决定。就拿我们最熟悉的报课外辅导班打比方:在心怡幼儿园的时候,我们就想着让她学一个乐器,并不是为了考级考证,而是希望提升她的音乐素养。在带着孩子尝试了几种不同的乐器之后,心怡选择了她最喜欢的古筝。现在的学业的确比较繁忙,练琴的时间是非常“奢侈”的。每一次续班前,我们都会慎重地和她讨论还想不想继续弹琴,得到她的肯定回答之后,我们也会郑重要求她对自己的选择负责。正因为如此,孩子一直坚持着每天40分钟的练琴时间,因为这是她自己的爱好和选择,坚持也变得简单而自然。尊重孩子的选择,并适当引导她对自己的选择负责,才能有轻松舒适的亲子关系。我们很欣慰地了解到,孩子的责任心也体现在了她的集体生活之中。作为中队干部,心怡一直能够为班级服务,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每一项小帮手任务,这算是我们长期教育引导下的一些“小小成就”,也希望认真负责的品质能帮助孩子越走越好。

  (三)持之以恒、细水长流

我们一直相信,坚持是每一个人非常重要的品质,也希望能把这样的好习惯带给自己的孩子。学校刚开始教跳绳时,心怡的跳绳水平很一般,1分钟大约能跳80多个。要强的娃在家里犯愁:怎么能赶上优秀的同学,1分钟跳100多个呢?于是,我们开始带着孩子每天跳绳,并不在一开始就要求她一定跳多快多久,而是希望她能坚持每天跳绳这个习惯、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学校的体育打卡也帮助心怡很好地巩固了这样一个习惯。看着班里的同学们都在坚持,心怡跳绳的劲头更足了。慢慢地,她觉得跳绳轻松了、有趣了。不知不觉,孩子已经能1分钟跳140-150个,并且体会到了持之以恒的重要性和快乐。在学习中,在生活上,也同样如此,想要在什么地方进步,就朝着自己的目标一点一滴坚持努力。语文的识字识词、数学的乘除运算以及英文的词句积累,无不如此。一年级第一学期时心怡常常在数学考试时犯粗心的毛病、计算题总是要“掉链子”。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家校交流时,数学王老师建议我们确保遇到的每一种新题型都要学好要“吃透”,避免因为不熟练而犯不必要的错误。于是,我就和孩子一起列计划,坚持每次都把课内课外的新题型掌握好。细水长流之下,心怡的数学考试成绩有了明显的提升,这样良好的收获体验也帮她更好地巩固了坚持学习的好习惯。

坦白说,我们都是第一次做父母,即便是二胎,也因为每个孩子的不同脾性,而仍是穷尽思虑、战战兢兢。在学习做父母的过程中,我们迄今为止的最大体会就是相信孩子,培养她独立自信、对自己负责、对学习和热爱的事情坚持。同时,我们家长也要配合学校和老师,做好家校教育的衔接,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最后,向大家推荐几本育儿好书:尹建莉老师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和樊登的《读懂孩子的心》。孩子的教育不是冲刺跑、而是细水长流、润物无声,我们愿意陪孩子一起慢慢成长,静待花开。

  再次感谢学校老师给我这次交流分享的机会,欢迎大家互相交流、和各位家长共同进步!


二(7)班 陆心怡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