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总书记在2012年发表“中国梦”的重要讲话中提及“少儿强则中国强”。的确,祖国的繁荣昌盛、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目前还处于少儿时代的孩子们代代接力,薪火相传。正如所言,少儿的养育已被提升到一个全球所关注的焦点,它不分国界,无分种族,是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
“育儿经”没有文本框架,不能“拿来主义”,从而千遍一律,它应在借鉴“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从各自家庭状况,孩子性格特点等实际出发来规划,同时还需根据孩子成长历程中的不断变化而修正、调整。
在我们家庭中对孩子的培养注重以下方面:
一、倾听
作为家长的我们,日常生活中与孩子亦师亦友,定期倾听孩子在学习、生活中的心声,及时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明确他的真实感受,若存困惑,第一时间帮助其解惑、答疑。在与孩子的交流、沟通过程中以引导为主,从不加以自己的观念、思维模式等去决定孩子该做什么,不准做什么,也不会借以家长在家庭中的地位和尊严去控制、约束孩子的想法。一直努力给孩子创造一个独立思考的空间,培养他换位思考的能力。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这一循环来培养其独立解决疑惑的思维能力,形成个性见解。
二、尊重
人与人间素来平等,这同样也适用于父母与孩子之间。生活中,我们时常换位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以孩子的眼光来看问题,观世界,与孩子保持一样的高度,这样才能真正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孩子的成长难免磕碰、犯错,有时甚至还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这时,我们一般以鼓励为主,避免指责,与他“共渡难关”,以历练其承受力与抗压力。
三、独立
尊重孩子的独立性,给孩子营造一个自己的空间,让他学会自我管理与规划。生活中,由孩子自行决定作息时间、衣物的搭配与选择,菜肴的口味与烹饪方式等。学习方面,我们会启发孩子根据不同的阶段制定学习计划,进而按部就班独立落实完成。
四、自信
自信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无形的过程。建立自信有助于孩子面对来自学业,工作、生活中所形成的一切压力和挑战。生活中,父母的言行举止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可以鼓舞孩子的斗志,增强孩子的信心,激发孩子的勇气。使其学会在顺境中不骄傲、自满,在逆境中不退缩、自负。
校园是孩子所沉浸的第一个社会大环境,正是老师们的辛勤付出,谆谆教诲让天真的孩子们慢慢走向成熟,真心感谢给孩子们在营造快乐氛围中丰富知识,发展个性,使其茁壮成长的老师们。
静安区闸北实验小学 二(5)班 王彦淳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