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教育是永恒的话题,因为没有正确答案。教育学家的高谈阔论肯定有其道理,但是从理论到实践需要转化的过程,而且你家孩子是否适用更是未知,如果你想在孩子身上留下些财富(非物质),需要花心思去研究而非直接听专家的意见。
我觉得和大家分享育儿心得,既是和不同的父母进行交流,彼此取长补短,更希望通过写作来迫使自己不断思考,结合君君的实际,提炼出适合他甚至更多孩子的教育方式。各位父母在阅读后也请自行思考,再加以运用。当然我不是专家,说的也不一定正确,但是我认为思考总比不思考好,行动总比不行动好。
下面是我最近的三点体会,和大家分享:
l 玩乐中学习
父母往往会一本正经的教育孩子学习知识,想教孩子拼音,让孩子坐下来,一个个教,一旦孩子不想学,便会不耐烦甚至发脾气。最近我发现,其实学习(特别是学龄前)在玩乐中也能完成。之前教君君拼音,他很不想学(他自尊心强,因为不会,所以觉得没面子),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和他说,我们来做个游戏,我们每人来写一个拼音,看谁能读出来,看看最后谁赢(你可以故意读不出几个,让他有成就感),最后一发不可收,玩了半个小时。
在很多父母眼中,玩乐和学习是对立的,学习就应该一心一意,好好做作业,做完作业好好玩,当年我就是这样被教育的,不可否认,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错,但是对于学龄前甚至更小的孩子,缺乏自制力和自控力是很正常的,用大人的方式去要求他们显然是不合理的,所以让学习和玩乐结合是每个父母需要思考的办法。
l 尊重孩子
父母要处理好和孩子的关系确实不易,天然的优势地位让你高人一等,但是暴力的教育方法对培养孩子良好性格弊大于利。如何放正自己的位置,让孩子喜欢你、尊重你,又能听你的,确实是比奥数还难的难题。
我认为父母要做到一点:尊重孩子。毕竟你是成年人,你更有能力改变,孩子虽然年纪小,但其实他已经拥有完整的思维体系,只是还不健全。
其实父母和孩子的矛盾无非两个原因:
1、放不下身段,要面子
2、没想清楚到底要给予孩子什么
究竟我们希望孩子得到什么?究竟当下对孩子最重要的是什么?究竟通过什么途径最能达到目的?很多父母总觉得自己肯定是对的,同自己想法不一致就是孩子不对,不仅没有考虑当下孩子是否有能力理解和做到,也没有试图怀疑一下自己的认知是否不合适。
教育孩子的过程很容易被情绪控制,丧失理性而忘了初心。父母应该时刻牢记你和孩子是平等的,尊重孩子,你有义务养育教育他们,但是同时也要尊重他们的思想、性格,因为他们是独立的个体,他们不是你的复制品,他们有权力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
l 因材施教
说到因材施教,大多数父母想到的是发掘孩子的特长、兴趣,加以培养。
其实除了特长,兴趣外,孩子的天生特质也需要关注。是调皮还是文静,是倔强还是温顺,只有了解了孩子的特点,再对比我们希望他掌握的能力,找到差距,寻找对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建议坚守底线但要学会变通,根据不同孩子的特性制定不同的解决方案,接纳孩子的情绪但要纠正孩子的行为。
对于调皮的孩子可以让他去下下围棋,学学画画;对于文静的孩子,让他多和其他孩子去户外运动;倔强不听话的孩子当时要冷处理,让他知道你的坚持,不要和他硬刚,等情绪平复后再讲道理;而温顺的孩子要让他多做决定,培养其决断能力。没有一套通用的方式,只有适合你孩子独有的方法。
另一方面,父母需要思考一个现实问题,如果你发现了孩子的特长,但是在目前中国教育体制下,需要各个方面均衡发展,究竟是走平均还是走突出,需要有所抉择。现实和理想的矛盾是残酷的,我无法给出完美的解决方案,但我觉得从小培养孩子的通用能力是必须的,比如阅读能力、好奇心、自律性等等,将通用能力打扎实了,其上发展特性能力会更加高效,而对于不敢兴趣的科目也不会太差。
最后以樊登老师的两句话作为结语:
1. 父母如果不想成为对孩子伤害最大的人,破解之道就是成为终身学习者。
2. 父母终身学习的意义在于:经由漫长的阅读与学习之路,即便未来依然不是完美的父母,但我们终于可以说,这已是我走过千山万水才到达的高度。
静安区闸北实验小学 二(2)班 陈谦君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