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育儿心得——因势利导

得知要写一篇关于育儿心得的文章,我的内心有些许心虚。自认为在育儿的道路上,自己做得不够好,没有在关键时刻抓住孩子的敏感期进行早教,孩子也不是所谓的“牛娃”。但沉下心来思考,育儿道路上,每个人遇到的问题各有不同,所谓的“心得”是绝不能照搬照抄的,每一位家长都是育儿路上的新手,即使是“二娃”家长,也会因为育儿环境不同,孩子性格不同等因素,遇上各种疑难问题。所以,我谨以自家育儿过程中探究出的一些方法来作为心得与各位家长分享。

先说说我家的姐姐的情况,她是家里的大宝。因为是家里的第一个孩子,自然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加上从小“能说会道”,就被长辈夸作是“聪明”的孩子。恰逢她上幼儿园的时候,家里迎来了二宝,所以她在“散养”的环境下,度过了整个幼儿园时期。以“零基础”的水平进入小学开始了小学生涯。可想而知,进入小学后的学习给了我们沉重一击。明明是挺“聪明”的孩子,为什么成绩就是不尽如人意呢?答案是: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她时常为了写好一个字得到优,写了擦,擦了又写,这样反反复复的擦写过程,把本就枯燥的抄写作业变成了她难以跨越的坎。久而久之,即耗时,又磨灭兴趣。经过一段时间的拉锯,觉得这样的努力是一种煎熬。既然幼儿园的三年我做的是“无为之治”,我怎能要求她一蹴而就呢?于是,我问自己,以她本身现有的水平,什么样的程度,是她自己能达到的良好。以这种比较切合实际的目标作为努力方向,这样才是正确的。因此,在此后的学习中,以这样的可操作性作为宗旨,调整自身与孩子的期望值,顺利过渡到小学的学习阶段。

如今孩子已经到了四年级,基本的学习任务全部能够自己完成。但是做家长的似乎总觉得别人家的孩子总是那么的优秀,自己家的孩子貌似哪哪儿都做得还不够。在这个育儿焦虑的时代,我同样无法幸免逃过这种焦虑。然而,焦虑是徒劳的,与其让焦虑占据了内心,不如花时间花心思让孩子看到希望的曙光。让她在原本就紧张的学业中发掘到自己的兴趣。拿我女儿个人的例子来说,她喜欢玩“假水”这样的玩具。大人都知道这种玩具是对身体有害的化学品制成的。我有禁止过,但最终以失败告终,她还是偷偷地玩,她说很喜欢这样搅拌的过程。孩子的好奇心会让她对这种“违禁品”愈发感兴趣起来。于是,我干脆买上一堆她感兴趣的手工皂材料,其中还包括“氢氧化钠”这样比较危险的化学品。整个制作过程让孩子完全沉浸其中,不但体验了搅拌的快乐,还提前学习到了初中以后才会接触到的化学知识;当她看到奶奶家旁边的工地在开挖基坑的时候,问了我一堆关于造房子的问题,我就由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把整个造房子的过程,从建筑结构部分到建筑审美角度来一个全面解说;她问我美国总统的言论为什么前后矛盾时,我会从政治的角度来给她做解释。然而这是一个复杂而见仁见智的问题,因此又提及到了历史、宗教甚至是社会学,她一脸茫然的同时,想必与此同时有一颗打开新世界大门的小种子在她的内心悄悄萌芽。

我作为一个家长,深刻地明白以成人的标准来要求一个孩子是极其不公平的。所以在学习之余,我认为更为重要的是让孩子早些形成对世界的认知。人要在这个世界上生存,需要掌握两样东西,一个是智商,一个是情商。智商,是把复杂的东西变得简单,是一种穿透力,是一道就能把一个东西刺穿了。一个人认知世界,要保持这样的锐利。但人更重要的东西是情商,是审美,是人那复杂的情感。智商让人变得犀利,情商让人变得丰厚。

诚然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不可能人人成为第一。我认为因势利导的教育观念给我们家长一个通道,虽说不是提高学习成绩的灵药,但能让孩子变得有智、有情。教育的道路纵有艰难险阻,学习的道路也是长路漫漫,只有当他们发现世界是广阔而有趣的时候,才会拥有坚持下去的决心!

                         

静安区闸北实验小学 四(4)中队 王梓尧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