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家长,我们对孩子的教育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但在老师和我们坚持不懈的教育引导和陪伴督促下,孩子这几年在不断成长进步,总体上是个礼貌平和、乐于助人、勤劳听话、积极向上的男孩,更重要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对待语数外学习的态度不断端正,主动性也有所增强。这些都让我们感到欣喜。我感到,对于小学生而言,教育主要解决两个问题:
首先是父母要不断矫正教育理念,身体力行做好示范。教育的关键在家庭。而为人父母者,秉持并贯彻什么样的教育理念,至关重要。儿子读小学后,在快乐成长和“鸡血教育”之间,我们也曾纠结了很久。最后,我们还是觉得,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希望孩子能过好幸福而有意义的一生,众声喧哗中,父母应该保持足够定力,始终不忘这个初衷。因此,我和孩子妈妈达成了一致的教育理念,一是身心健康第一位。二是分数虽重要,品德更重要。三是要培养孩子追求和感知幸福的能力。坚持这些理念不动摇,是避免孩子异化为考试机器的定盘星。道理很浅显,做起来却很难。比如,当到了上床时间作业还没做完时,当孩子厌学时,当孩子喜欢的兴趣班和语数外补课无法兼顾时,父母该如何处理?时间精力有限,选择无处不在。
一方面,家长要把学习、健身作为生活的一部分,展现积极乐观的心态,注重自己的日常言行,给孩子树立榜样、做好示范。另一方面,就是要在孩子的习惯养成上下功夫,让孩子慢慢学会自己做抉择、对自己负责,相比一两次的分数,好习惯是决胜未来的基石。为此,我们着重帮助他养成几个好习惯:一是阅读的习惯。阅读的重要性无需赘言。为此,我们积极创设环境,装修时客厅没有放电视机,而是布置了一整面墙的书架,使书环绕四周、触手可及。平时一有机会带他逛书店,把书作为礼物赠送。同时,我们每天饭后都读书看报,让孩子感到读书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孩子喜欢漫画,就给他买了一整套《大中华寻宝记》,每个省一本,到哪儿旅游前,就先看完那个省的寻宝记,真正把“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贯通起来。二是计划的习惯。小学生的时间观念、自控力都不够强,为此,我们专门设计了学习计划表,包括假期里,要求他每天都把需要完成的作业列出清单,预估完成时间,记录实际用时,然后自我评价执行情况,最后,由父母给出当天评价,决定给予奖励还是惩罚。经过近两年的坚持,孩子规划安排时间和完成作业的主动性有了长足进步。三是整理的习惯。有人说,研究发现,房间凌乱的人更有创造力,也许有道理,但我们认为,凡事有利有弊,对孩子而言,条理性更为重要。因此,我们要求孩子每天起床后收拾床铺、睡前整理书桌抽屉书包,准备好第二天要穿的衣服。周末或假期,也经常带着孩子一起整理房间以及他的玩具、学习用品等。慢慢培养他条理清晰、思维缜密、做事仔细的品质。
其他诸如每天早上读英语课文、朗诵古诗,每天晚饭后洗碗等等,也都坚持了相当长的时间。诸如此类,都是希望能够习惯成自然,培养出一个负责担当、自立自强的小男子汉。日积月累才能厚积薄发。总之,做家长的只有保持平和的心态,不断探索教育的规律,坚定的支持、鼓励、陪伴孩子成长,让他们把习惯养成的更好一些,把根扎的更深一些,终有一天,孩子会绽放出耀眼的青春之花,成长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才。
静安区闸北实验小学 五(3)中队 张子谦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