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孩子兴趣,保持学习热情

大家好,我是一(5)班龚逸航小朋友的家长,非常荣幸有这个机会能和大家一起来探讨育儿的话题,作为妈妈我也是在摸索中前进,也非常希望能和大家一起探讨,相互学习。

之所以选“激发孩子兴趣,保持学习热情”这个话题,一方面身边的朋友经常会问我你们家孩子怎么做到学东西都很有兴趣,都很喜欢并且学的很好;另一方面我个人非常赞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孩子遇到感兴趣的事情,就会认真去做,自觉去做,兴趣之后保持住这份热情,又能激发继续学习的兴趣,形成良性循环。所以在这方面我一直边摸索边学习。我穿插孩子学习数学为例子,和大家聊聊我的心得和体会:

1. 激发孩子兴趣。

a) 玩和生活中学。

一开始接触数学的时候无非也是数数和计算,数学的启蒙基本全部都在生活和玩中实践,比如早期打球计分,踢球,投篮等等,会让孩子去计分数,统计结果,谁比谁多进几个球等简单的计数及计算;后续到他对买卖东西感兴趣的时候,买了一个收银台,开始和他玩过家家买东西的游戏,加强加减法的感觉;因为要加快速度,买了计算卡片,和他玩比赛谁算的快卡片归谁的游戏;再到后面为了玩24点,开始主动学习乘除法,到玩的很熟练,进一步加强乘除法的计算,一步步的前进。

b) 抓住他的好奇心。

孩子天然就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孩子在自我探索的时候我不会做任何干预,不在旁边做解说或者说教,让他自由发挥,一旦孩子开始问我问题,我会立马抓住机会,开始我的“卖力表演”- 不是马上解答问题,而是激发引发他思考,一起探讨。我个人认为这个点非常宝贵,因为是他有所求的时候,此时不灌输,更待何时?比如有一次在看某一期竞赛类节目的时候,他问世界上最难的数学题是什么呀?爸爸趁机给他提到哥德巴赫猜想,然后开始引入问题,过程中引入了质数的概念,最后以故事的形式给他讲解。再比如有一次游戏一直过不了关,他觉得游戏设计者设计的不好,我趁机问他,如果你是这个设计者,你会怎么设计?进一步引到细节,这个人物的步数,跳跃都是经过数学计算,如果是你的话你会让他以什么样的路线过关,为什么现在的设计者会是这样的方式?两个方式有什么区别?让他自己体会到要做好游戏的设计,还需要哪些数学的知识,激发他进一步的学习欲望。

2. 保持学习热情。

早期的兴趣过后,保持持续的热情才能成为持续学习的内驱力,我一般会从下面几个方面去抓:

a) 树立目标,分解小目标。

我们会在家里树立一个人物目标形象,我们家爸爸数学很好,这样的话他会有一个确切的目标去努力;再细化到可执行层面,会有阶段性目标,比如早期幼儿园时期我们的大目标是6个月后玩游戏玩过妈妈,那么就得熟练掌握100以内加减法。有了这个大的目标,再帮他分解为小的目标,比如第1个月20以内不进位的加减法熟练掌握,那么每天的目标就是做5分钟算术,同时计时间记录速度,每天5分钟对小朋友来说时间短,容易达成,也容易接受。达成后进入下一个阶段,又开始树立新的目标。

b) 持续性的执行。

持续的执行力才是真正考验大人和孩子,每天5分钟虽然时间不多,但一定天天坚持,不管这天是在做什么,哪怕是出去玩,5分钟还是会明确去执行,使他成为一种习惯,这一习惯在目标达成之前风雨无阻。再比如每周末爸爸补习趣味数学及思维拓展,也是周周长期坚持,从不缺课,一直坚持到现在。找到核心坚持执行的,其他需要补充的根据需求锦上添花安排。

c) 找到成就感,建立自信心。

人总是在成就感中才会越来越有信心,越来越有动力,就像为什么大家都迷恋游戏,可以反过来想为什么游戏会让大家着迷,因为游戏设计者也会分解小目标让玩家达成,达成后还会有奖励,使玩家在不知不觉中觉得自己越来越厉害,一步步迈向最终的目标,这个过程就是成就感,自信心的建立。虽然学习中没有这么简单,但也可以借鉴,如果一直过不去某一难关,我会和孩子一起分析原因,一起寻找各种尝试的方法,不能简单的定义让孩子努力就行了,有时还会托一把帮助他达成,让他相信找对方法努力是可以成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受到鼓舞,那么他才会更加有信心去挑战接下来的一个又一个难关,而不是在过程中产生厌烦或者放弃。

    在两者的循环促进中,孩子的兴趣会变为持续动力,当他在这一领域的成就感越来越强,相应的他也会越来越擅长,在这样的感受下,孩子对学习也会越来越上瘾。

孩子的成长,给我们全家带来了莫大的快乐,大人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自我审视,完善自我,以上仅是我学习路上的一点体会,育儿过程中也会遇到种种问题,也希望和大家多多探讨。

 

 

静安区闸北实验小学 一(5)班  龚逸航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