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孩子的养育,我一直也是一边向前辈们学习,一边摸索着前行。育儿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陪伴,两个生命都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着变化。那我就说说和孩子相处的一些经历,跟大家一起分享交流吧!
亲近自然
我喜欢种植,在远离土地的城市生活中,带着孩子一起在阳台养花种菜。从播种、施肥到赏花、采摘,这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照顾和欣赏,会经历困扰,也伴随着期待和喜悦。
坚持运动
孩子喜欢运动,也需要运动。学校体育课、周末的大运动、平日放学后穿插的短时运动三者结合,是目前我家孩子的运动方式。周末时间充沛,常有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运动。平日的晚上,在每项学习任务之间,穿插短时运动,避免久坐,舒展身体,同时缓解视疲劳。
陪读时光
关于陪读,我的理解是,孩子学习的路上需要父母的陪伴和支持,但不是每一分钟都坐在旁边盯着。在孩子入学前,我订制了一张大书桌,这样家里就有了一个宽敞的空间可以让我这个成年人和她做“同桌”。适时地,我来到这张书桌前,有时处理一下手中的工作,有时阅读自己的“课外书”,有时学习孩子的课堂笔记,以协助她复习功课。母女俩这样挑灯夜读也有知心和乐趣吧,至少灯下的孩子不是孤军奋战,即使埋首在各自的思绪里,也会更踏实。
参与家务事
让孩子参与家务,慢慢亲近生活琐事,明白每个人都需要家庭互助,需要平衡的生活,不能因为读书,其它事情都由别人代劳。这其中传递着生活的能力和劳动的成就感。我的母亲也花费了不少时间和心血带我深入生活的功课,不仅让我体验到了快乐,也拥有了日渐丰富的生活技能。
同理能
她的同理能很高,设身处地体会他人感觉的能力比较强。作为妈妈,我若不能将心比心,尽量站在孩子的立场思考,她会受到不小的伤害,甚至逐步屏蔽这种能力。这也是我逐渐认知和成长的地方。
维护联结
父母和孩子之间仿佛有一条通讯线路。保持线路畅通,信号的传达方能无阻,和孩子的沟通也会顺畅。我家的线路有过受损的时候。想到她喜欢手工,我就跟她一起制作简单的游戏装备、实验装置,在反复的活动中重新修复了线路。现在,我们之间也有信号不佳的状况,需要我首先调整自己的状态,在能够感受她的情绪,认同她感受的基础上,倾听、接纳。看起来,懂她比教她更重要。这一点正是我需要努力提升的地方。
我们和孩子幸福地相遇了,牵着他们的手,面对成长的困难,探索未知的空间。待孩子成年时,作为父母,我们学到的功课或许也是超乎想象的。感谢老师给我这个机会,交流这育儿路上一点浅薄的认识,也感谢各位老师的用心陪伴,愿孩子们快乐成长!
静安区闸北实验小学 三(8)中队 王奕辰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