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二(2)班郭筱恬的妈妈,一名普通的新手妈妈。我在这八年育儿的道路上,有过成功,也有过失败。我还在不断地摸索、学习和总结。 育儿这个话题很宽泛,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如何提高孩子的自律水平”。
我的女儿在同龄人中,自律水平是比较高的。比如很多家长不敢给孩子玩手机,怕孩子一玩就放不下。而我经常夸我女儿自律水平比别人高很多,她就越来越喜欢展现出自己有自律性的这一面。手机对我女儿来说,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东西。我记得去年暑假,我们回外婆家呆了一个月,因为不常和外婆在一起,她对我们也不是十分了解。在这一个月中,外婆每次看到我女儿在看手机,就会问她:“你今天的作业写完了吗?你看手机多长时间了?”后来我女儿私下问我:“为什么外婆总是不放心我完没完成作业?总是怕我手机成瘾?我有这样过吗?”当时我在想,这就是我们每个人自带的焦虑情绪在作怪。而我会对她这么放心,是因为我尊重她,信任她,我会尽可能的放大她的优点,我知道她能给自己安排得很好,我不需要每天“叨叨叨”。
孩子是一个生命,他在不断的发生、发展,然后长大。没有人比自己更爱自己,所以孩子一定会爱自己,甚至比你爱他还要多。孩子本可以慢慢长大,但在这个过程中,很多父母会过度的焦虑,导致什么事情都想帮忙,什么事情都想上手,最后的结果就是孩子产生了逆反,孩子觉得自己管不了自己,慢慢地他会认为自己没有自律能力。没有妈妈在我写不了作业,没有奶奶在我吃不了饭。所以孩子原本可以很轻松获得自律的这些功能,全部会被焦虑的父母给破坏掉。家长管的越多,这个孩子的能力提升就越少。更重要的不是能力问题,而是心态问题,孩子从来没有找到价值感和存在感,最后焦虑的父母和孩子会越来越累,越来越痛苦,形成了恶性循环。
曾经我在网络上看到一句话:一个人的自律性来自于他的自尊水平。我们可以回忆一下,当我们每天在家里教育孩子的时候,我们是在帮助他建立好的自尊水平,还是在不断的打击他的自尊水平?我们经常否定孩子,把他的缺点放大,其实孩子慢慢的在被我们“催眠”,久而久之会形成一种潜意识在他的脑海里,他会认为自己什么都做不好。而我们要做的是,丢掉焦虑,尊重孩子,相信孩子,鼓励孩子。去耐心地等待孩子给我们带来的每一个惊喜。
正面管教的创始人,简•尼尔森曾说过——如果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感到痛苦、艰难、失望、伤心,一定是因为方法错了。所有美好的事情是轻松愉快的,而所有费劲的事都是做错了。
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如果复印件出了错,那一定是我们原件出了错。孩子所有的行为都是长期积累的结果。我们要先审视一下自己,先从改变我们自身开始。只要我们有耐心,有恒心,一定会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以上是我个人一点小小的见解,希望可以帮到有困惑的家庭。 最后,让我们放低期许,放慢脚步,陪孩子走过学生时代。谢谢!
静安区闸北实验小学 二(2)班 郭筱恬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