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好习惯、尊重个性、营造和谐家庭环境

说起教育孩子,我觉得谈不上有什么成功之处。我们所做的,是帮助他成为更好的自己。孩子从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成长为略懂人事的少年,这过程凝聚了老师们和全体家庭成员的心血。下面我来谈谈我们家庭的一些教育理念和心得,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作为家长,一路学习、工作、成家过来,最大的体会是好的习惯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大有裨益。习惯包括学习习惯、生活习惯、锻炼习惯等等。孩子习惯的养成首先需要言传。我们会跟孩子讲一些名人故事,讲一些父母成长经历,让他意识到习惯养成的重要性。习惯的养成更需要身教,家庭成员的言行举止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体现在日常行为中。家长需要以身作则,把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习惯展示在孩子面前,同时陪伴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们会陪他一起整理玩具、书桌、书包,学习收纳衣物,教会他整理收纳的方法。起初,他会感到麻烦、没必要。但习惯养成非一日之功,在他没做到位的时候我们会坚持多指点、多鼓励、少批评。时间长了,他逐渐体会到物归原处、干净整洁带来的取用方便和愉悦心情。通过这几年的陪伴引导,孩子逐渐养成了一些好习惯:学习方面,孩子能及时完成作业,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生活方面,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按时起床、睡觉,规律作息;锻炼方面,在天气允许的情况下,每天保持一定时间户外活动。良好的习惯使他变得有条理、更从容、有充足的精力应对紧张的学习。

二、充分尊重孩子的个性。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全面发展,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以致于经常琴棋书画语数外各类培训班一个不落。我们家也经历过这样一个过程,给孩子报过手风琴班、击剑班等等,没有太多考虑孩子的意愿,单方面希望他能坚持练下去,掌握一技之长,在以后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不落下风。一段时间下来,孩子不感兴趣,练不好,自信心受挫,迫于我们家长的压力还在苦苦坚持。在这过程中,家庭氛围、亲子关系都出现了问题。我们郁闷过、困惑过,思考教育孩子的路到底该怎么走下去。最后我们家长达成共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在选择培训班的时候要充分听取孩子的意见,尊重他的个性,给他一个试学期、犹豫期。之后我们采取这个方法给他报了学而思的数学和编程,他感觉受到了尊重,没有那么抵触,愿意去尝试。试下来孩子觉得自己是喜欢的,坚持主动学习,学习中有所收获,变得轻松自信许多。

三、营造和谐家庭环境。良好的家庭环境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由于家长双职工的原因,外公外婆长住上海一起生活帮助照顾接送孩子。而父母工作比较规律,下班后、周末也有比较多的时间陪伴孩子。家庭成员之间分工配合、各司其职,相互关爱,氛围融洽。孩子有陪伴,不缺爱,有安全感。他也在大人们积极工作、快乐生活的家庭氛围中意识到自己的主要任务是好好学习、健康成长。对于学习成绩我们家长始终抱着平常心对待,接受孩子是个普通人的定位。总体来说孩子的学习态度端正,学习习惯较好。对于孩子成绩的起伏我们家长表扬鼓励多,批评责怪少,纵向自身比较多,横向与“别人家的孩子”比较少,尊重孩子的自尊心,以商量的口吻委婉指出孩子需改进的不足之处,让孩子更容易接受。

孩子的培养也离不开家校的紧密联系和配合。在孩子遇到心结、困难,家长无法解决时,我们会主动联系老师,依靠老师的重要影响力帮助孩子。老师们及时回应并给予了很大的支持。

在成长路上,我们会继续作为孩子的引领者、陪伴者、守护者,帮助他、尊重他,使他拥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学习能力,从而成长为一个遵纪守法、自食其力、健康快乐的合格公民。

 

静安区闸北实验小学 三(6)中队  周刘晨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