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娃不如自“鸡”

鸡娃不如自鸡,这是我坎坷的鸡(育)娃(儿)路上最大的心得。在我用不同的语气催促了十遍,孩子还在磨蹭时;在我从卷帙浩繁的题海中精选出例题诚邀她挑灯夜战,她连打三个哈欠用迷离的眼神望着我时;当她承诺下楼玩一会儿,就一会儿,但日薄西山还音信全无时……我就愈发觉得求人不如求己,鸡娃不如自鸡。很多人会把“自鸡”等同于失去自我,围着孩子转,孩子丧失自我驱动力等等,那就大错特错了。

自鸡首先是家长的自律。我们常常会听有家长语带羡慕地说:“谁谁谁家的孩子可真自觉呀!”这里的自觉就是自律,在行为上主要表现为满足感的延迟。为什么在孩子优秀与否的评价体系中,我们会格外看重自律呢?因为这意味着他不绕着困难走,有迎难而上的勇气和毅力。一个优秀的学生,他能够耐下心来把一门课程学好,这就是延迟满足感能力的一种表现。但孩子的自律从何而来呢?这恰恰离不开家长的言传身教。比如说当孩子犯错误时,有些父母会用大声喊叫甚至动用武力的方式去阻止,那他们自身就不懂得延迟满足感,他们希望立竿见影地解决问题,反而给孩子树立了非常糟糕的榜样。有耐心的父母是能够陪着孩子一起面对困难,共同经历他们童年时的黑暗和痛苦。只有孩子享受了这种待遇,他们才会觉得压力是可以忍受的,并愿意为此付出努力。

自鸡”是时刻掌握孩子在学习、生活上的动向,做到心中有数,应对有策。进入四年级,年龄的增长让尹航的学习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以前课内作业经常会出错,现在这种现象正在慢慢减少。相应的,我在具体每一项作业上投放的关注度也在回收,但我依然会每天翻看她所有的作业本和试卷,因为我需要知道哪些地方可以高枕无忧,哪些地方仍然存在问题。我也要掌握她在成绩、心理上哪怕很细小的波动,防微杜渐。我们一定对这样的话不陌生:“哎呀,我家孩子小学时候还是名列前茅的,到了初中一下子就跟不上了。”这真是一下子的事情吗,显然是家长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疏于对孩子的关心造成的。孩子即将进入青春期,他们的身心都会经历一场剧变,父母一段时期的缺席,要再想进入他们的内心世界很可能就成了奢望。所以,不要着急退出,而是做一名得体的旁观者。

自鸡”是不断探索和孩子的沟通交流模式。我的朋友Y曾经跟我诉苦,她上高中的儿子一放学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问他成绩避重就轻,想看看试卷他没带回家,一模考试出来上大专都够呛,但还信口开河非985不上。我听下来觉得问题很严重,这不光是学习问题,孩子的心理也需要介入。当我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Y叹了口气说:“孩子大了,没办法管。”此言一出,我和她都陷入了沉默。她既不希望求助于有经验的人,也从来没有考虑过从书本上获取相关的知识,只想着高考成绩早点出来,给自己和孩子一个阶段性的结果,这是懒政,只会让事情越来越糟。而我也见过很多负责任的妈妈,在发现孩子身上的问题后能够调动身边所有的资源寻找解决方法,也勇于自我解剖,从自身挖掘问题的根源,这样的自鸡”者让人肃然起敬。

 自鸡”还体现在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一张整洁的书桌,井然有秩的家庭,没有短视频背景声的打扰,没有夫妻间刻薄的言语,这些都有助于孩子更专注地投入学习。如果你能和她一起读一本书,并且分享所思所想,那更会激发他学习的兴趣。

所以,自鸡”从来都不是简单粗暴的越俎代庖,它需要大爱、智慧和勇气。

                                                

静安区闸北实验小学  四(4)中队 尹航家长 唐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