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闸北区实验小学团员青年张弛老师的事迹
2009年9月,闸北区实验小学引进了一位男教师。他是一个充满着青春活力,热情向上的青年,渴望实现从小的理想——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他,希望能从教师的岗位上展现出自己的人生价值;他,面对一群天真无邪的孩子,愿意为他们成长中的朋友,甘愿奉献自己的青春。他——就是闸北区实验小学的青年数学教师张弛。
学做让学生们喜欢的孩子王
作为一个青年男教师,张老师发挥了自己活泼热情、诙谐幽默的性格特点。在课堂上,总能听到孩子们爽朗的笑声,他的机智与幽默,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张老师总能把一节节枯燥乏味的数学课,经过自己巧妙的设计,使之能够让孩子们充满了兴趣,听得有滋有味。在课余课间,他也想方设法让孩子亲近自己、喜欢自己。他认为,这样的师生关系,对于教育是极有帮助。平时,张老师会经常和同学们一起跳绳,打球,做游戏,凡是孩子喜欢的东西都会和他们一起玩,成为孩子们心中的大朋友。这样的师生关系,更有利于育人和育心。正是因为张老师始终把自己看成孩子们的“大朋友”,与他们平等、和谐地相处,他获得了学生们的亲近与喜爱。因此,他于2011年度获得了校“受学生爱戴好老师”称号。
争做学习型创新型的当代教师
张老师作为一名刚参加工作两年的小学教师,深刻感受到如今的小学与过去小学的巨大不同。作为一名处于教育改革浪潮的风口浪尖之上的青年教师,他以学习启迪创新,以创新升华育人,努力成为一个全新时代的学习型、创新型教师。
对于学习,张老师时刻对自己保持着很高的要求。他认为,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时刻更新自己的知识,为自己的知识储备、观念意识源源不断地注入新鲜地信息是尤为重要的。因此、张老师积极参加校内外地各类教研活动,每一次的听课评课活动都能看到他正在专心聆听、虚心学习。在学校中,张老师每节课前都会和组内有经验的老师互相交流,力图使每节课都做到最好。
在教育教学中,张老师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重组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动手、动脑解决问题,以激发学生自身的最大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对于教材,张老师合理而又灵活地处理也是他创新精神的一种体现。他认为,教师不仅要用教材,更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发挥创新思维、科学地处理教材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他们的创新学习动机。正是凭着对学习型、创新型教师的领悟,张老师于2010年度获得了区学习型创新型教师征文演讲比赛的二等奖。
努力成为好老师更是好儿子
2011年底,张老师的父亲不幸患上了脑梗塞,被送往第十人民医院紧急治疗。在父亲病情危急的那些时刻里,张老师肩负着家庭和学校两方面的重担。学校里的工作不能耽误,因为他放不下那些对学习如饥似渴的孩子们。自己的父亲更是令他心急如焚,父亲由于脑梗塞,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在医院需要家属时时看护。面对着工作与家庭的双重压力,张老师毅然扛起了这份责任。白天,张老师坚持耕耘在自己三尺讲台之上,保质保量地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绝不因为家里的事情而影响工作。到了晚上,张老师守护在自己父亲的病床前,照顾自己重病的父亲。他的身上充分体现了作为一名好老师、一个好儿子所具备的对于工作的责任心与对于家人的孝心。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
张弛老师将热爱教育,热爱学生为己任,在“学无止境”和“勇于探索”的精神鼓舞下,他选择了追求卓越,追求信念,跨越成长;他将自己的责任,正确处理“校与家”的关系,学生和亲人的关系,让校园的每一个人都为之敬意!就如一汪清泉,灌溉着我们的思绪,润泽着大家的心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