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不玩火

作者:王健   发布日期:2017-12-29   阅读次数:855 次


《小学生公共安全行为指南》

15  不玩火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火的产生、火的用途、火灾的发生以及遇火灾时科学逃生的基本常识;

    2、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火灾的可怕,培养学生在家里和公共场所的防火、自救意识。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通过图片,简单介绍人类认识、掌握用火的技能的过程;

二、     课堂讨论:有哪些物品可以产生火;

1、          室内:打火机、火柴、煤气、电器设备等;

2、          野外:打火机、火柴、打火石等。

三、     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讨论:火一旦失控,会有怎样的后果?

四、 分组学习: 《火灾逃生口诀》

1.逃生预演, 临危不乱;                          

2. 熟悉环境,暗记出口;

3.通道出口,畅通无阻;                            

4. 扑灭小火, 惠及他人;

5.保持镇静, 明辨方向,迅速撤离;  

6.不入险地, 不贪财物;

7.简易防护, 鼻蒙匍匐;

8.善用通道, 莫入电梯;

9.缓降逃生, 滑绳自救;

10.避难场所,固守待援;

11.缓晃轻摇,寻求援助;

12.火已及身,切勿惊跑。

五、交流学习。

1、提问:对《火灾逃生口诀》的内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学生讨论或教师释义。

六、课后思考:

结合自己的生活,想一想,在安全用火方面,自己有哪三点是以后要特别注意的?

 

 

                                       


收藏该页】 【关闭窗口】 【回顶部

上一篇:第13课 用电安全

下一篇:静安区闸北实验小学安全工作组织机构



版权所有:上海市静安区闸北实验小学:校址:上海市大宁路670号

操作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