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日新月异的急速发展和变革,各种不良思潮和矛盾使在校青少年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由于小学生正值成长发展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辨别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加上小学生的独立意识较差,所以小学生很容易民发生心理行为偏差。
所以,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一、课堂渗透心理健康知识。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从教材内容看,各科内容都是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例如,语文、思品课可以陶冶学生的心灵,塑造高贵优雅的品质;数学、自然可以进行科学思维的训练;美术、音乐可利用特有的旋律、线条、色彩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体育课可锻炼学生的坚强意志,培养学生竞争、拼搏、进取的精神。在各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有关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处处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且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不仅在知识上影响着学生,而且教师的人格也会在教学的师生互动过程中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构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所以,我们学校有几位教师还参加了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学习并参加了考试,取得了专业证书。
二、专课专用。
我们还开设了心理健康课,利用课堂上师生、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及时发现问题、尽快沟通,解决问题。
针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问题无法解决,我们开设了“怎么办?”为内容的自理自省课(每周中午安排),通过帮助解决学生实际问题,进行心理的疏导,使他们能摆脱困境,健康快乐地生活。
三、开设心理咨询活动。
我们开设了“开心屋”心理咨询活动,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当学生遇到问题、困惑、不开心,就可以到“开心屋”通过师生之间的朋友式的交流,活动等形式,既解决了学生因学习方法、成绩等方面产生的困惑,又增强了学生的交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