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革命路,探名人故居,品文化积淀,承光荣传统
——2017年12月龙盛校区三年级组社会实践活动
2017年12月7日,大雪时节,万物潜藏。寒冷的天气挡不住同学们兴奋的情绪,三年级组同学们在老师和家长的带领下,开展了一次丰富而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参观武康路名人故居群和上海工艺美术馆。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是将文化传承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让三年级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充分感受百年上海,百年荣辱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提升文化素养。为了让学生们更深入理解这次社会活动的内涵,前期年级组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通过品社课上的引导、十分钟队会的介绍,让学生对这些老洋房里的历史和文化有更多的了解,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和积极性。并且在年级组老师和家委会家长的配合下,对于本次活动的路线做了详细的规划,同时安排了家长志愿者参与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确保整个活动的有序参观和行动安全。
上午9点半,三年级组各班的同学们分别到达了指定的参观地点。巴金故居里不能拍照,同学们在讲解员的介绍下,了解了巴金爷爷的生平,参观了珍贵的手稿和家信,由衷地对这位文学巨匠心生敬仰。
在张乐平故居里,遍布着“三毛”的漫画形象,从草地上的雕塑到墙上的石刻,这些漫画不但引起了同学们极大的兴趣,也使得大家能更好地触摸曾经的峥嵘岁月,来到这里等于上了一堂生动的历史课。
在宋庆龄故居里,陈列着她个人生活经历中的重要纪念品和各国友人赠送的珍贵礼品,院子里有一个宋先生的人像雕塑,车库里还有宋先生的红旗牌轿车,有同学问:“为什么宋庆龄明明是女的,却要称呼她‘先生’呢?”家长们笑着回答:“女先生是人们对女士的一种称呼,是对德高望重的妇女和有突出贡献的妇女的尊称。比如宋庆龄先生,还有你们学到的冰心先生,杨绛先生等。”
在老房子艺术中心,这里正在举办上海咖啡生活周活动,还有一些经典洋房的详细介绍和微缩模型,学生们在漫游了武康路林林总总的建筑后,来到这一边回顾一路上风格各异的上海老房子,一边感受咖啡文化的氛围。
在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展览着众多工艺师的精美手工制作品,还有工艺师现场作业,引得同学们驻足观看,连连称奇,真正体会工艺之美。整个博物馆的外观也非常别致,是一幢建于1905年的法国文艺复兴式建筑,酷似美国白宫,故称 “海上小白宫”。
一整天的活动在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中步入了尾声,很多同学觉得这次活动既好玩儿又长知识,同学们的热情也使得冬天的武康路变得温暖起来。活动尽管已经结束,但是学校综合教育的尝试不会停止,在今后还将举办更多提升文明素养和综合素养的实践活动。
为了能让学生将这次的实践活动见闻与收获保留下来,三年级组为这次活动布置了小小的任务菜单——分为“我的记忆”和“我的收获”两个板块,活动结束后将活动的照片和活动的收获用文字或画画的方式记录下来,年级组还将组织同学们出一期专刊,对整个实践活动的收获做一个完整的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