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4日的周三下午,五年级品社区级教研活动在大宁校区如火如荼地开展。
此次教研活动围绕五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奔腾不息的长江》中的第四课《巴山夜雨话雾都——重庆》进行教学,由沈怡晴老师执教。沈老师上课框架清晰,先介绍了重庆市的地理特征和自然气候,接下来介绍重庆市作为抗战大后方的原因,从国共联合、全民支持和国际支援三方面再叙述全世界人民为抗日英勇斗争的故事,展现了不屈不挠的精神。
课始,沈老师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观看视频,了解重庆独特的地理环境。从视觉上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其次,教学过程中,老师注意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能在平等、愉悦的氛围中通过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开展教学活动。第三,教学中老师能够采用各种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着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感受革命烈士为信仰而宁死不屈的顽强意志与牺牲精神,珍惜今天和平生活。沈老师对课堂教学的把握驾轻就熟,尽管抗战大后方等历史距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很远,但是通过老师一步一步引导,以及视频和图片的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走进重庆的过去,深深感受到重庆人民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昨天又恰逢南京大屠杀公祭日,沈老师的这节课适时地激发了学生爱国爱党之情。
当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是由“道德教育”转向“道德学习”,强调在老师的组织帮助下,学生自己学习、自己认识、自己体验、自己实践。本堂课的教学不仅很好地完成了课前制定的教学目标,多样的教学方式与课后探究活动的持续跟进也为“历史悠久”的课文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之后的评课过程中,教研员徐佾老师也给予了开课老师高度的评价,而对学生表达的关注与能力的提升也将作为今后青年教师一直探索并孜孜以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