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基本指标
»
1、思想教育深入,师生素质提升
»
1-1政治学习
1-2师德建设
1-3文明修身
1-4学生德育
2、学校精神引领,文化生活丰富
»
2-5文化活动
2-6文化阵地
3、党的建设加强,主体责任落实
»
3-7班子建设
3-8组织建设
3-9党风廉洁
3-10党群工作
4、教育改革深化,办学质量提高
»
4-11发展规划
4-12教学科研
4-13师资建设
4-14学校治理
5、平安健康达标,校园环境优化
»
5-15平安校园
5-16健康校园
5-17服务保障
6、社会责任担当,学校形象良好
»
6-18志愿者服务
6-19共建共享
特色指标
»
1、贡献表彰和荣誉
2、媒体报道
3、重大任务
4、责任报告
5、创建特色
社会责任报告
您现在的位置:
文明校园
>
基本指标
>
1、思想教育深入,师生素质提升
>
1-4学生德育
扎实开展群体师德建设,有效提升教师礼仪形象
作者:管理员 发布日期:2009-12-21 阅读次数:793 次
一、活动的时代背景及内涵
我们正处在现代化建设的转型时期,教育变革加剧,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教师的角色在发生重大转型,也必然引发师德建设的实质性改变。教师的形象成为了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教师是新理念、新思想、新角色的先行者、代表者,面临现代社会的转型变革,面对家长社会的高要求,现代教师如何敏锐反应,积极应对,超前实践,是一项迫切需要探索的课题。
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书匠”,也不是居高临下的指挥者,时代赋予他更重要的职责,教师要有现代专业精神,要有创新精神,要有合作意识,要有奉献精神。“经师易遇,人师难逢”。教师不仅授业更要传道,不仅学高,更要身正。在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道德水平,显得尤为重要。作为闸北实验小学的教师,在学校生态教育理念推崇下,我们倡导教师更要具备服务意识,服务学生、服务家长、服务社会。在与学生、与家长、与同事等都要规范自身的言行,将教师自身的礼仪形象建设作为学校高一层次发展的基础,以此树立实小教师的良好形象。
二、“教师礼仪规范”制定过程
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形成优良师德风范和育人环境。
第一、教师形象自定义。要求教师对自身言行进行总结归纳,针对在校一天所要经历接触的的各种人或事,进行有效的整理,提供新鲜切合实际的讨论主题。
第二、组织全校教师开展教师礼仪规范大讨论。集中组织教师利用政治学习和组织生活时间开展讨论,并广泛征求教师对教师礼仪规范内容要求及如何加强师德建设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第二、充分发挥校内宣传媒体的作用,形成浓厚的师德建设舆论氛围。利用橱窗制作师德建设专版,利用校园网征求意见,这些举措对于营造师德建设的舆论氛围,增强师德建设的实效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三、
在讨论基础上形成初稿,递交教代会讨论。教代表根据学校生态教育要求,根据教师教育教学实际开展讨论,在原有基础上增加或删减,以更符合广大学生、家长、教师的需求。
第四、形成文本,宣传实施。在经历了讨论、制定、再讨论之后形成文本,在全校教师中间推出,统一思想,并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规范施行。(具体内容见附件)
三、“教师礼仪规范”实施的成效
在活动推出的过程中,得到了广大教师的响应与支持。教师们纷纷参照学校的“教师礼仪规范”来严格要求自我。教师的整体形象有了很大的改观,实小教师的各种礼仪、师德和行为更为优化,逐渐形成了内化的效果。在实施了一段时间以后,我们还组织教师进行了座谈会,谈谈礼仪内化的感受;我们还召开了学生座谈会,让学生谈谈教师的改变;我们还进行了家长问卷调查,咨询教师在礼仪方面的优化效果;并且,我们还把学校的这项举措与学校“受学生爱
戴的好
老师”的评选联系起来,做到让家长与学生共同参与,更客观地评价教师的综合素质与礼仪风范。经过最初的讨论阶段、制定阶段、实施阶段、评价阶段,我们很欣喜地看到老师们已经把礼仪规范熟记于心,进入了不断内化和优化的过程。
四.项目实施的反思
在此项目实施到目前的阶段,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同时也进行了不断的反思。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教师礼仪规范”的出台是教师个人发展的需要,是符合当代教育潮流的一种行为体现。此项目牢牢扣住“以教师为本,为教师服务”的理念,从教师的需求与实际出发,由教师制定礼仪规范,由教师本人身体力行而实施,由家长和学生作为监督与考核,从而摆脱了由行政干预的强制性规则出台。此项目充分体现出了教师的权益与义务的相融和,教师的民主权与教师自我提升的迫切内需。由此可见,所有与教师自身有关的行动项目,都要考虑到项目实施的主要对象,采取合适的方式,激发实施的热情,端正项目的动机,把项目落到实处,最终服务于人。
【
收藏该页
】 【
关闭窗口
】 【
回顶部
】
上一篇:
下一篇:
有话大家说
版权所有:上海市静安区闸北实验小学:校址:上海市大宁路670号
操作成功!